【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文| 王林 隨著全球海運貿易快速發展,船舶排放已成為航線區域和港口城市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環保需求和嚴苛監管催生出了諸多變化和不確定性,海運業不得不加速向清潔燃料過渡,這使得低碳發展路徑、燃料替代性技術研發,以及綠色船用燃料選擇變得多種多樣。
【資料圖】
文| 王林
隨著全球海運貿易快速發展,船舶排放已成為航線區域和港口城市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環保需求和嚴苛監管催生出了諸多變化和不確定性,海運業不得不加速向清潔燃料過渡,這使得低碳發展路徑、燃料替代性技術研發,以及綠色船用燃料選擇變得多種多樣。
“我們不僅在造船市場占據重要地位,更在航運脫碳方面責無旁貸。”全球領先的發動機巨頭德國MAN Energy Solutions全球業務發展總監Alexander Feindt日前接受專訪時強調。
全球范圍內,船舶脫碳的“痛點”和難點是什么?造船市場應如何推進船舶燃料低碳和零碳轉型?針對中國市場,MAN發力方向和重點是什么?其業務和產品布局將給中國綠色轉型帶來哪些影響?針對這些問題,Alexander Feindt一一作出了解答。
針對船舶脫碳痛點難點
打造高效特色業務產品
“目前,海運業推廣更清潔替代燃料,主要面臨三大挑戰:充足的綠色燃料產能、及時穩定的綠色供應鏈、對船員和相關人員的安全培訓。”Alexander Feindt表示,“簡而言之,海運脫碳并不受限于發動機的推進技術。”
基于此,MAN致力于為所有未來燃料研發海事技術解決方案,旗下二沖程氨燃料發動機和新型四沖程甲醇發動機計劃于2025年投入運營。“于海運業而言,氨、甲醇和氫等綠色燃料仍然是‘新鮮事物’,我們必須以全新的思維方式來看待。”他說,“此外,燃料加注程序、港口的風險評估及危險識別、裝卸工序、船員的安全機制尚未發展成熟,仍在制定之中。”
為此,MAN正在與那些不熟悉海運業的化學品和燃料公司密切合作,從而彌合燃料生產到船舶燃料應用間存在知識及工藝差距。“這正是海運業亟需努力的方向,即通過碳差價合約、替代燃料的燃料認證和承購協議、監管制度的優化等方式,為資產融資并降低替代燃料的相對成本。”Alexander Feindt強調。
“預將閱讀全文,請訂閱《能源高質量發展》雜志,訂閱電話15910626987”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系電話:010-65369450,郵箱:nengyuanwang@126.com,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