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車間里,一臺臺車輛通過輪帶緩緩駛出,鳴笛2聲,代表已經完成裝配——平均下線一臺整車不到45秒。
(資料圖片)
5月12日,中宣部組織的“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了這座特斯拉首個在美國以外的工廠。在這里,以分秒計的“上海速度”每一天都在上演,并在向全球輻射出影響力。
特斯拉副總裁王淏表示,2022年8月,上海超級工廠第100萬整車下線,從交付第一輛中國制造車型到實現這一里程碑不到3年,成為汽車工業史“現象級”紀錄。超高的生產效率,讓上海超級工廠的生產速度遠超燃油車企。2022年投入運營的俄美國得克薩斯州超級工廠、德國柏林超級工廠正在全球范圍內“復刻”上海超級工廠的生產效率。
除了造車速度,“上海速度”更加廣為人知的是當年特斯拉超級工廠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當年上市的高效,讓世界見證“上海服務、臨港速度”的同時,也成為中國營商環境優化的例證之一。
這樣的速度還在持續。今年4月9日,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項目簽約儀式在上海舉行。該項目繼續落戶臨港新片區,成為特斯拉繼新能源汽車項目之后在上海布局的又一個高端產業項目,顯示出特斯拉對中國市場未來發展的信心。按照計劃,儲能超級工廠項目計劃于2023年第三季度開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產。
上海市經信委智能制造推進處副處長陳可樂說,下階段,上海將進一步深化與特斯拉的合作,推動自動駕駛、機器人等功能板塊在滬布局,共同打造具備核心技術優勢、面向全球市場的科技產業集群。
零部件本地化率95%以上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領先企業,特斯拉對于上海建設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的貢獻不可小覷。
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特斯拉產量72.7萬輛,同比增長49.7%,產值1839億元,占上海市汽車制造業產值23%,拉動工業產值增長1.3個百分點。
新能源產業生態的構建由此加速:在極短的時間內,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就實現了零部件本地化率達到95%以上,帶動了上游360家供應商、10萬個就業崗位及7000億元累計訂單,并幫助60家中國供應商成功進入特斯拉全球供應商體系。陳可樂認為,這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完善、技術提升、規模擴大、成本降低發揮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2021年10月,特斯拉首個設立在海外、以整車開發為目標的研發中心——上海研發創新中心正式落成。速度一如既往:占地面積近2萬平方米、建成40多個實驗室的這座研發創新中心,從奠基到投入使用,不到一年。
“我們要做的不只是生產的本土化,而是要完全實現在中國研發、中國設計和中國制造的車輛。”王淏舉例說,在開發新產品方面,成本更低的中國制造Model Y標準續航版電池包以及特斯拉德國首款標準續航結構電池包,均由由中國研發團隊開發完成。
目前,上海研發創新中心通過輸出整車及軟硬件技術,在“中國原創、服務全球”的理念下,已經把多項成果應用到全球產品,并致力于打造從外觀設計到工程應用的全新車型。作為首個建設在美國本土以外的整車研發中心,上海研發創新中心是特斯拉全球核心技術與創新能力建設的有力保障,將成長為與北美研發中心同等規模的綜合型研發中心。
更長遠的意義還在于人才培養。特斯拉上海工廠人員規模已超過2.4萬人,生產運營和研發創新團隊持續擴張。截至2022年底,特斯拉在中國已累計組建20個校企合作班,定向培養670名學員,新型學徒項目參與學員超過400名。把人才建設提高到企業戰略高度的特斯拉,在加速中國本土化進程的同時,也試圖為行業提供本土化人才培養范式。
“上海速度”何以持續?
“上海速度”的可持續,離不開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陳可樂表示,為了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上海持續加強政策供給。上海制定發布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明確總體發展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達到120萬輛,產值突破3500億元,“這一目標今年有可能提前實現”。
另外,上海還制定發布《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對符合條件的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免費專用牌照政策支持。為了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上海制定發布了《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規定》、《上海市充(換)電設施“十四五”發展規劃》等法規、政策。
其次,上海還在加強資源統籌,以支持項目加快建設投產。
陳可樂提出,特斯拉能成為國內第一個外商獨資新能源整車制造項目,首先得益于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取消的政策支持。其次他們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部委支持加快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審批,為新車盡快上市銷售創造有利條件。另外,他們還建立工作專班,采用容缺后補、甩項后置、并聯審批等方式,壓減項目審批周期,支持項目盡快開工建設。最后,圍繞項目融資需求,他們組織商業銀行開展融資對接;圍繞工廠設備供應需求,組織配套相應產品設備,推動四大工藝國產設備比例超80%;支持先進工藝先行先試,投入使用一體化壓鑄等高新技術,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另外,上海持續深化的“一網通辦”改革,也有效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牌照申領業務流程再造。2020年9月,上海在“一網通辦”平臺上線了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申領“一件事”,充電樁安裝等瓶頸環節實現甩項后置,打通多部門的信息系統、實現無紙化申辦,辦理時限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壓減到5個工作日,有效提升了市民的體驗度、獲得感,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
截至今年4月,已有138家車企、154個品牌、1505款新能源汽車在本市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110.3萬輛,位居全球城市第一。
在5月11日的情況介紹會上,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張國華提出,今年一季度上海實際使用外資78億美元,增長28.1%。高技術產業引進外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增長45.9%。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6家,外資研發中心7家,累計分別達到907家、538家,上海仍然是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