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紅杉全球執行合伙人、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與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進行了一場圍爐夜話。在這場近1個小時直播的對話中,沈南鵬和霍華德·舒爾茨共同分享了他們對于創新和創業的最新思考,特別是創業者和企業家如何在公司文化、價值觀等層面去打造受人尊重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構建長青基業,以及作為這個時代的一份子,如何用“長青主義”去經營好事業和生活。
創業初心:價值觀的基石不可撼動
(相關資料圖)
在直播中,沈南鵬首先提問霍華德·舒爾茨:“講一下星巴克創業初期的故事,是什么讓你選擇咖啡作為你熱愛的事業?”
霍華德·舒爾茨說,“我在紐約市長大,1982年結婚后,我和妻子搬到了華盛頓州的西雅圖。當時在派克市場上已經有一家星巴克,那家店只售賣整包的烘焙咖啡豆,沒有咖啡飲品。
1983年,我第一次去意大利,之前我從沒有去過歐洲。我走在米蘭的街頭,然后坐火車到了佛羅娜,那時候我被意大利的咖啡館迷住了。當時整個意大利有著成百上千家的咖啡館,基本上你每走一個街區都會遇到一個小小的咖啡館,當我走進這些店,喝上一杯意式濃縮,它充滿浪漫主義的魅力和親切的社區感深深地打動了我。
于是,我帶著一個想法馬上回到美國,我想把星巴克從一家只賣整包咖啡豆的公司,轉型成一家向美國顧客推薦和售賣拿鐵、卡布奇諾這些咖啡飲品的公司。當時我沒有資金,我必須說服美國的投資人提供給我一些風投資金,來擴大星巴克的事業。然而242位投資人和投資機構拒絕了我。他們說沒有人想要花2-3美元買一杯意大利語的、念不出名字的咖啡。
那時候除了咖啡,我還有另外的想法,那就是因為我在非常貧窮的家庭長大,沒有醫療保險。我想要創建一家公司,能夠給所有的伙伴提供醫療保險和股權。因此,我不僅告訴投資人投資這家公司,我還告訴他們,我將把一部分股權交給我們的伙伴,并給他們上醫療保險,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將會“稀釋”掉他們的一部分投資,但是我不覺得這是”稀釋”,這是具有增值性的投資。
我希望能夠幫助我們的伙伴,減少流失率,提高業績,樹立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后來我終于獲得了一些投資。在1987年我們有11家門店和100名伙伴,同時我們還有一個夢想——打造一家與眾不同的公司,一家既可以盈利,又有著社會責任感的公司,一家秉持良知能夠為我們所在的社區的人們創造福祉的公司。這就是我創建企業的基石,創業旅程就此開始。”
霍華德·舒爾茨也想了解沈南鵬,作為中美兩國知名的投資人:“在做投資的時候,最看重的創業者品格是什么?”
沈南鵬表示,“坦率地說,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需要從成功當中學習,也要從失敗當中學習。正如你所說,像星巴克一樣,創始人需要對自己的事業充滿熱忱。其次,他必須為此做好充分的準備。我舉一個例子,我們有一位成員企業的創始人,是住在澳大利亞的華人。他在澳大利亞開了幾家小咖啡店,但很快就發現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那就是他的顧客遍布世界各地,而且人們使用不同的支付方式——來自全球各地的現金、信用卡、借記卡。因此,他決定不再經營咖啡店,而是要創建一家現代支付系統的公司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對這件事萌發了非常大的熱情。雖然他從沒做過金融服務業務,但因為曾在摩根士丹利的IT部門工作,又有計算機學科的背景,所以他能很快上手。所以,如果你對一份事業充滿熱忱,你需要會為此做好準備。
這從另一面說明創業者成立一家公司,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或者打造多少市值,而是要去不斷滿足人們真正需要但尚未實現的需求,這是企業能走上長青之路的根本愿景。”
不斷創新:永遠不去打“防守戰”
這兩位享譽全世界的商界領袖和投資人,他們背后的企業都已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并成功穿越了數次至暗時刻和經濟周期。對于創新也有著各自的理解。
沈南鵬提出:星巴克一直在全球享有盛譽,有時候當我們談及投資,我們總是會說要投資那些具有長青主義精神的公司,星巴克就是典型代表。在過去的三十到四十年間,你們是怎么不斷增進品牌的知名度,并且讓它真正成為歷久彌新的公司?
霍華德·舒爾茨回答:我來做一個比喻,我們想象有兩個蓄水池,它們都是滿的。一個蓄水池,你不斷從中把水抽走,另外一個則是不斷蓄水。因此,建立偉大的歷久彌新的品牌最重要的是,要不斷向你品牌資產“蓄水”。
針對我們的品牌,人們認為星巴克是非常好的營銷公司,然而我們不做廣告,我們從來不是一家營銷驅動的公司,秘訣在于,我們是一家以文化驅動的公司。事實上,我們由內向外地建立品牌,通過穿著星巴克綠圍裙伙伴們的眼神、想法、關愛來實現。
要建立一個偉大持久的品牌,你必須要在各個維度構建信任與認可。與你的伙伴彼此信任,與你的顧客彼此信任,與你的供應商彼此信任,等等所有人。但是有時候,比如2008年,我們當時不得不關閉門店和裁員,這就非常的糟糕,我們損耗了我們的品牌資產。
所以,另一個問題是,如果你損耗了品牌資產,你將如何進行補償?我不斷地思考關于價值觀、指導原則、我們的品牌文化等問題。我們要如何做才能不斷為品牌文化賦能?然而最糟糕的是,我看到過很多次,品牌的成功滋生了自大和傲慢。沒有人可以輕易取得成功,成功必須通過日復一日的努力去贏得。除了成功要不斷去努力贏得,還有另一件事,我們必須要保持星巴克的創業基因(DNA)。
現在星巴克是成功的,當你成功的時候,你往往會開始謹小慎微,就像比賽時開始打防守了。突然你會發現自己不再是向前沖鋒,而是在向后退縮。我想要向前一步,我想挑戰現狀。并且,我也能接受失敗,我不想要重復失敗,但是我希望鼓勵大家去嘗試。我們必須要不斷地推動創新,不滿足于現狀,不自以為是。我不想只看股價、不想只看收入損益表,這不能代表我們的成功。
沈南鵬總結:我認為你提到的兩點非常重要:第一,要始終保持對新趨勢的敏感度,并不斷尋求創新,不要害怕犯錯,而且,如果你是市場領導者,不要只打“防守戰”,你不能覺得自己是安全的,沒有什么是理所當然的。第二,把員工與顧客放在同樣最重要的位置,這是做商業決定時非常重要的考量要素。很多時候公司的股東,不管是私人企業還是上市公司,都可能會忘記這一點。他們忘記如果你是CEO,在你的企業生態中最重要的就是顧客和員工。從長期主義來看,這一點就能決定公司是否可以長青不敗。
霍華德·舒爾茨補充了他對創新的理解:“首先,當我聽到創新時,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要有顛覆性的創新,我想的是顛覆市場。有很多次,人們認為產品線的延伸、新口味的推出,甚至一個新的尺寸的變化,因為顧客反饋積極,大家就認為這是了不起的創新。但其實這不是創新,這是責任。我想要顛覆市場,就像我們推出橄欖油咖啡飲品,這正是一種顛覆性的創新。
關于顧客和伙伴,我是這樣想的。我們是一家100%面向消費者經營的公司,我們的員工,在內部稱為伙伴,因為他們擁有股權。我們要面對顧客,但不能只面對顧客而忽略了伙伴。所以在你對顧客創新的同時,也必須對伙伴有同樣的創新。
星巴克在美國的發展史上,我們為伙伴提供醫療保險比美國政府為公民提供醫療保險早25年,星巴克是美國第一家為伙伴提供醫保的公司。幾年前,Belinda Wong(王靜瑛,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CEO)和我說,她很喜歡我們為美國伙伴提供的福利,她希望也為中國的伙伴做點什么,希望我們能夠成為第一家為伙伴的父母提供重疾保險的公司。這是一個好主意。她找到了一家保險公司,然后我們一起找到相關政府部門開始討論。這就是我們想做的,突然間我們有了很好的合作伙伴。星巴克、保險公司、政府部門,我們一起做鼓舞人心的事情。這是一筆面向伙伴的投資,展現了星巴克的用心和商業良知。這就是創新,它不僅是面對顧客,而且是面對伙伴、面對人的創新。”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