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會上周末已在日本落下帷幕,會議后期,澤連斯基坐著法國的飛機,經沙特、印度、緬甸,從中國過境后抵達了日本現場。而中方對其開放領空,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對于澤連斯基參加G7會議,我們是持較為開放的態度的。
(相關資料圖)
【G7會議后期澤連斯基到訪日本】
需要注意的是,參加G7峰會的不僅僅是西方工業集團的領導人,還包括類似印度、巴西等國家的領導人。這些國家對于俄烏沖突,也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印度,他們跟俄羅斯有很深的聯系,但也不妨礙印方給烏克蘭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而巴西針對俄烏沖突的一貫立場,是希望多邊合作,以對話的方式解決烏克蘭危機。
所以澤連斯基此行,主要目的很可能是為了說服更多的中立國家,制裁俄羅斯。不過,從客觀上講,他的G7行程,有助于同更多的國家,就解決烏克蘭問題交換意見,在更廣的維度上,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累積有利條件。
【與會國除了G7集團還有其他國家】
大家都知道,中國面對俄烏沖突從來都是保持中立立場,強調要以政治解決的態度來處理該問題。就像我們在“四個應該”里提到過的,一切致力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應該得到支持。澤連斯基這次出訪有利于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所以我們愿意賣他一個面子,配合其行程,開放領空,這其實比較能說明問題了。
畢竟,如果回顧西方過往開會的議程,我們可以發現,他們似乎挺喜歡蹭中國熱度的,仿佛不談中國,會就開不下去了。就連澤連斯基過來參加G7會議,也沒能改變這一點。他到日本的前一天,G7國家還在發表聯合聲明等文件,炒作涉華議題,妄談臺海局勢等,對此,我方給出了措辭比較嚴厲的回復,這也算是本次會議中,為數不多的一點水花。
而澤連斯基參加峰會的時間點,已經是G7會議幾近落幕的時候了。可見,他的目的很明確,不是要跟著G7國家圍堵中國,而是在緊靠西方的同時,爭取中立國家的支持。澤連斯基要抓緊跟西方的關系,是因為烏克蘭打仗需要的錢和武器裝備,大部分是由美國及歐洲國家提供。美國給烏克蘭提供的援助早就超過750億美元了,其中軍事援助占總援助的一半以上,據說,美國最新一輪的援助,還有可能包括培訓烏克蘭飛行員駕駛F-16等第四代戰機。
【美國再次追加了對烏援助】
除了美國,歐盟對烏克蘭的援助總額也超過了700億歐元。只不過,在美歐大力援烏的情況下,烏克蘭也沒有在戰場發揮優勢,從最新情況來看,巴赫穆特似乎還失守了??梢哉f,如果沒有美歐的全力支持,烏克蘭很難在正面戰場上招架俄軍的攻勢,并將沖突持續這么長的時間。
而澤連斯基想要加強跟中立國家的聯系,在于一旦日后俄烏沖突結束,進入談判過程,烏克蘭想要爭取到更多對自己有利的砝碼,還需要更多中立國家的聲援?;蛟S,烏克蘭方面還有一種打算,那就是說動中立國家改變立場,參與對俄的制裁。但問題在于,沖突已經持續了1年多的時間,想要改變立場的國家,早就選邊站隊了,至于沒改變立場的國家,大概率也不會動搖了。所以烏克蘭的這個想法,并不一定能實現。
【印度和巴西在烏克蘭問題上立場相對中立】
何況,從澤連斯基在日本的行程來看,他其實主要還是跟西方國家接觸,對于中立國家的態度是有些敷衍的。比如巴西跟烏克蘭的團隊,原本安排了澤連斯基跟盧拉展開會談,但澤連斯基最終沒有跟盧拉見面,這也讓巴西方面很是不滿。
對此,澤連斯基給出的回應是,各國領導人都有自己的日程安排。但是,鑒于拜登、岸田文雄、尹錫悅都抽出寶貴的2分鐘在廣島展開了所謂的“三邊會談”,那么澤連斯基對盧拉的避而不見,究竟是沒時間還是不想見,就值得品一品了。
一般來說,飛機過境都必須提前申請,我們也有權利拒絕開放領空。但澤連斯基坐著法國的飛機順利過境中國抵達日本,這個細節其實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們跟烏克蘭及法國,都保持著非常順暢的溝通。
【澤連斯基乘法國政府的飛機過境中國抵達日本】
大家都知道,馬克龍訪問中國后,中法之間有了更緊密地合作,雙方在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共同呼吁中,還提到要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構架。那么這次澤連斯基的出訪,有沒有可能會是中法合作,牽線搭橋的呢?畢竟,如果按照之前傳出的消息來看,澤連斯基原計劃應該是以視頻通話的方式參會的。
允許澤連斯基的飛機從中國過境,符合中方的中立立場,也體現了中方希望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態度。同時,澤連斯基抵達日本,一定程度上說明過境中國這條路線是安全的,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有能力促成俄烏和談。說到底,俄烏沖突最終還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國家之間的事情。政治協商解決是損失更小,更有利于各方的處理方式,那么中方也會為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創造條件,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