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漢代重要的音樂形式之一是相和歌,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清唱的“徒歌”,后來發展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終形成了以樂器與歌唱相和的形式。
2、相和歌,是漢代時期在“街陌謠謳”基礎上繼承先秦秦聲、趙聲、齊聲、鄭聲、楚聲等傳統聲調而形成。
3、相和歌也是極具漢族代表性的傳統舞蹈之一,主要在官宦巨賈宴飲、娛樂等場合演奏,也用于宮廷的元旦朝會與宴飲、祀神乃至傳統民俗活動等場合。
4、擴展資料初期的相和歌幾乎全是來自民間的街陌謠謳,最簡單的是徒歌。
5、這種形式猶如今日的清唱,它的特點是不用樂器伴奏,這是一種相當古老的演唱形式。
6、先秦時期已涌現了一些著名的徒歌歌手如秦青、韓娥等,他們的歌聲聲震林木、動人心魄,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7、相和歌在發展過程中逐步與舞蹈相結合,成為一種有器樂、歌唱與舞蹈相配合的大型演出形式,被稱為“大曲”或“相和大曲”,它是最能反映當時藝術的水平。
8、后來它又脫離歌舞,成為純器樂合奏曲,稱作“但曲”“大曲”,是相和歌的高級形式,其結構比較復雜,典型的曲式結構是由艷—曲—亂或趨三部分組成。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