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率真的 --蘇軾在《與楊元素》里說:“昔之君子,惟荊是師;今之君子,惟溫是隨。
2、所隨不同,其為隨一也。
3、老弟與溫相知至深,始終無間,然多不隨耳。
(相關資料圖)
4、”(《蘇軾文集》卷55)我們從“非隨時上下”、“然多不隨耳”可以看出,蘇軾始終堅持維護自己的人格。
5、而對外界強加于他的打擊、壓迫,蘇軾都忍不住要在作品中發泄不滿,“如食內有蠅,吐之乃已。
6、” (《曲洧舊聞》)其性格真是率真得可愛。
7、 孤傲的 --蘇軾也終身保持真率孤傲的性格:“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8、”(《卜算子·詠梅》)蘇軾《與李公擇》:“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真須談笑于死生之際。
9、若見仆困窮便相于邑,則與不學道者大不相遠矣。
10、”(《蘇軾文集》卷51)黃庭堅給蘇軾的挽聯說:“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
11、” 豁達的,超脫的 --他對待人生又有超曠達觀的襟懷,認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王君寶繪堂記》)。
12、能夠超然"游于物之外",自可"無所往而不樂"(《超然臺記》)。
13、 有理想,有報復的 --他早年就"奮厲有當世志"(《東坡先生墓志銘》),很向往"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策別》第八)的盛世,具有儒家輔君治國、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
14、他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積習,要求朝廷"滌蕩振刷而卓然有所立";他主張"知命者必盡人事,然后理足而無憾",濟時治國,"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無不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墨妙亭記》)。
15、 有政治見解的 --蘇軾則強調擇吏任人,而反對"以立法更制為事"(《策略》第三);主張"節用以廉取",而不贊同"廣求利之門"(《策別》十八);他還提出"欲速則不達","輕發則多敗",在興革步驟上力主穩健,因此,他連續上書反對變法。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