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30日上午,2023湖南-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貿易洽談周(下稱“港洽周”)主題活動之一的“湖南-港澳融合發展交流會”在香港舉行。
港澳系湘情,風涌三地潮。湘港澳三地合作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初第一列“供應港澳鮮活冷凍商品快運貨物列車”拉開序幕,因“港洽周”一場活動不斷壯大,由湘港攜手打造《聲生不息·港樂季》一檔節目得到升華,合作覆蓋經貿、金融、科創、文旅、教育等全領域。當前,湘港澳三地面臨共建“一帶一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港澳地區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扮演著“超級聯系人”的角色;湖南地處“一帶一部”,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腹地、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當前,湖南的發展逢天時、得地利、聚人和,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迫切需要把港澳在金融科技、國際貿易、現代服務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引入湖南,轉化為湖南高質量發展勝勢,實現融合融通、互利共贏。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表示,特區政府正全力鞏固提升八大中心戰略定位,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為本地和海內外人員提供更好的發展機遇。支持湖南企業到港發展,同時推動湖南與大灣區的優勢互補和深度合作,重點加強在經貿、投資、科創等領域的合作。
會上,香港貿發局劉會平副總裁介紹了港湘產貿融合發展的有關情況及建議,湖南省工信廳、湖南省商務廳分別推介了湖南省十大產業集群情況和湖南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情況,交銀國際、香港恒德利投資及香港李氏集團圍繞湖南和香港“共促新發展” 進行了發言。
湘江潮涌連香江,湘港澳合作源遠流長,始終休戚與共。早在建國初期,湖南就成為供港鮮活農產品的重要基地,更是承擔“三趟快車”任務的重點省份,如今,湖南供港蔬菜占全國一半以上,香港成為了湖南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兩地進出口達到561.1億元。
早在1988年,湖南在香港舉辦了首次經貿交流活動,“港洽周”從最初的不定期舉辦,到2001年起每四年舉辦一次,再到2015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按下了“快進鍵”。2019年,更名為現在的“湖南-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貿易洽談周”,范圍也從香港擴大到了粵港澳大灣區。此次港洽周是疫情后時隔4年重啟赴港舉辦,疫情后湖南首場境外重大招商經貿活動。
近40年來,共有6000余家港澳企業在湘投資,占全省外資的67%左右,湖南在港澳設立企業406家,投資額占全省對外投資的40%以上;香港成為湖南第二大貿易伙伴,去年湖南對港進出口達561.1億元,年均增長6.2%。
瀟湘晨報記者陳張書 通訊員李正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