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山石窟第44窟開鑿于西魏時期,洞中佛像安詳靜美,微露笑意,以慈悲之態俯瞰眾生,令觀者為之動容。她是誰?石窟內并沒有留下明確的記載,不過距她咫尺之遙的43號石窟曾經葬有西魏文皇后乙弗氏,因此民間一直流傳,44窟的佛像就是照著乙弗氏的容貌而塑的。
(資料圖)
乙弗氏的先祖是吐谷渾政權的首領,世居青海,號稱青海王。涼州歸降后,乙弗氏的高祖父乙弗莫瑰帶領部眾歸順北魏,封爵西平公。此后,其家族子孫三代皆娶北魏公主為妻,乙弗莫瑰家的女子也大多成為王妃。乙弗氏的父親乙弗瑗為兗州刺史,母親淮陽長公主是北魏孝文帝第四女。
44窟主佛像薄唇小口,笑靨微綻,端莊典雅,微微俯視,和藹可親。神秘的微笑中,是一種無念無掛的大自由狀態,微閉的眼睛帶有一絲含蓄,內斂的神情隱藏著一份自信,面部慈悲而莊嚴,嫻靜而寬容、矜持且淡然。
把時間的卷軸向前翻1600頁,西魏泥塑乙弗氏,內斂的神情中,神秘的佛國氣度慈悲而莊嚴。時間的卷軸再翻回現代,這尊佛像悲憫的眉宇間,藏著親切的人間慈愛,嫻靜而寬容。
她是一位母親。這位母親很美,峨眉鳳眼,眉目細長,朱唇微啟,雍容大度,和藹可親。
面向蒼茫的群山,她外披通肩袈裟,半坐于佛座之上,袈裟下擺如蓮花般綻放,高貴、飄逸、圣潔。肉髻、胸前衣褶還能隱約看到殘存的彩繪痕跡,施無畏印和與愿印的雙手,給人無限的慰藉與力量,微微下垂的雙目定格一瞬間的微笑,給人一種歷盡千帆后的恬靜平和,像是母親溫柔的凝望。
佛閣層疊繞綠樹,鑿窟造像寄相思。麥積山石窟盛名傳千載,在221個窟龕、1000余平方米的壁畫里,千百年的悲歡離合,你是否看得見?
歷史上的乙弗氏天資聰穎,賢淑端莊,16歲就嫁給西魏皇帝魏文帝元寶炬。乙弗氏生性節儉,為人仁愛寬厚,從不妒忌,所以元寶炬非常敬重她。為了籠絡北方強敵柔然,文帝迎娶了柔然公主,乙弗氏被迫讓出皇后之位,出家為尼,并遷往麥積山。期間文帝曾派密使告知乙弗氏蓄發,以待機重返長安。柔然公主兩年后因難產而亡,柔然國聲稱公主是被乙弗氏害死的,西魏國土大兵壓境,文帝無力與之抗衡,遂下旨賜死乙弗氏。
乙弗氏接旨后面向長安說道:“望陛下長安百歲,天下富裕安寧,我無恨。”事畢,便進入內室懸梁自盡,年僅31歲,留下了一段千年之后仍讓人唏噓不已的悲劇故事。
(王方瑞)
(天水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