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會計數字化轉型的中國經驗”主題論壇暨2023年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結果發布會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國際會議中心順利舉行。與會人士結合最新出爐的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結果和五大潛在影響技術展開討論。
用友公司助理總裁何旭祥以中臺技術的發展探索為例,介紹了技術成熟度視角下十大信息技術在會計行業的發展。他認為,會計信息技術成熟度可以分為五級。以中臺技術為例,技術萌芽期表現為出現小業務場景的試點。導入期表現為標準能力的逐步萃取。擴散期表現為全面的領域場景全部覆蓋。成熟期表現為場景應用逐步占據核心地位。衰退期表現為會計核算已全面規范、統一,中臺技術逐步淡出會計行業。
浪潮數字企業副總經理孔冰闡述了大數據類技術走勢及其在當前會計中的應用。她說,隨著會計大數據處理與分析大數據技術在財務領域的應用,會計信息的呈現、獲取和使用方式也發生著巨大變化。作為企業經營數據的匯聚者,財務將不再僅著眼于會計科目核算維度的“小數據”,而是有能力獲取貫通企業價值鏈全過程的廣泛數據,匯聚形成會計大數據,轉化為企業的大數據中心,在新的時代引領企業新的價值創造。
全國會計信息化標準化委員會咨詢專家、金蝶財務產品方案專家劉丹彤介紹了人工智能類技術走勢及其在當前會計中的應用。他表示,目前運用在會計領域中的典型人工智能類技術主要有感知智能、運算智能、認知智能以及其他智能技術,具體包括自然語言處理(NLP)、快速計算、機器學習、大數據技術等。主要應用場景涉及資金管理、稅務管理、費用管理等。他認為,人工智能類技術的發展使得應用的邊界以及場景的價值大大提升。
中興新云執行總裁陳東升介紹了以財務云、物聯網、RFID(射頻識別)與二維碼技術、邊緣計算為代表的云網類技術走勢及其在當前會計中的應用。他認為,財務云承擔的更多是數據加工和處理工作,物聯網能夠為完整的數據價值鏈提供技術支撐。通過RFID技術進行設備的定位、識別,把更多的設備接入到網絡當中,從而讓企業可以更好地進行信息的獲取、傳輸、加工、處理,為生產、業務、決策進行賦能,為未來財務數字化奠定了基礎。
元年科技董事、執行總裁李彤從連續四年評選結果的角度分析了五大潛在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他表示,近年來技術關注熱點從區塊鏈向大模型和AI、數據應用轉移。2023年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熱潮引發企業應用AI提升生產力的強烈期待。隨著AI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日益增長,未來幾年AI應用相關技術可能會得到持續關注。
科大訊飛副總裁兼首席信息官王宏星介紹了ChatGPT及其相關AI技術對未來會計的影響。他說,ChatGPT本質上是一個深度神經網絡大模型。ChatGPT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財務報告、會計核算、數據處理、智能問答助手、生成式RPA等典型財務領域場景。未來會計工作將逐漸演變為人機協同的模式,會計人員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和積極探索的熱情,擁抱和適應變化,主動學習大模型知識,掌握大模型工具使用技能。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