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讀完汪曾祺散文,感觸較深。
2、一是學到一些理論知識。
(資料圖片)
3、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國漢字的獨特性和意義,他說中國漢字是用來看的,不是說的。
4、許多詩歌一朗誦就沒有以前的東西了,所以他反對朗誦詩歌和散文。
5、他主張一字一字的認真扣字眼,沈從文的《邊城》不到七萬字,但寫了半年。
6、汪曾祺的散文同樣從一個一個的字來看沒有什么獨特。
7、但當放到一起那種行云流水的灑脫真的很奇妙。
8、他主張刻畫人物不應該描寫太多,而應該從環境、聲音、顏色等各個方面進行描寫和烘托。
9、如何組織文章?他說他是先在頭腦里面對整個文章有了輪廓以后才寫的。
10、要先有個整體的構思。
11、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靜坐時想出來的。
12、二是他的散文風格樸素、簡練。
13、人人看了都會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師承了沈從文的特點。
14、雖然樸素,但那是一種文學修辭,文學語言,不是方言,沒有在語言上的研究和大師的本領,是寫不出那樣的文字的。
15、汪曾祺也說到老師沈從文、老舍他們是怎樣練字的。
16、汪曾祺本人家學淵源深厚,愛好廣泛,上小學時,他的祖父就給他教《論語》,寫小論文“義”,這就相當不錯了,我上小學時,除了會放羊、掏鳥窩之外,文化的東西是絕緣的。
17、汪曾祺散文我覺得最值得稱道的是那種“真”,一點沒有矯揉造作的嫌疑。
18、是真情、真語言。
19、尤其是那種語言真是難得,是應該讓我們這些后輩好好揣摩的。
20、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現在好多人寫的文章喜歡辭采華麗,但內容空空。
21、不舒服,很令人別扭,不真實。
22、由于愛好廣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
23、草木性靈、歷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風土、藝術文物…….都有涉及。
24、但最真的是寫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對師友、家世、父親、母親等的回憶文章寫的最美。
25、令人陶醉,表現出他的善良、和藹、真實。
26、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對父親的回憶,父子之間是那樣自由、平等、融洽。
27、《我的母親》中對三位母親的回憶。
28、雖然兩位是繼母,但卻充滿了感情和幸福。
29、三是他的用情。
30、他對任何人都是友好的。
31、如對西南聯大的諸多師友的回憶中,我們就能感覺到他對老師和同學的感情。
32、很純真,很自然,我覺得做人就應該像他一樣。
33、對任何人都很友好,對任何事都很認真。
34、且那種追求自然、樸素的養生之道也值得我學習。
35、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師的一些為人處世,待客之道,修身養性我覺得對我影響還是很大的。
36、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應該保持一顆童心,不要裝腔作勢。
37、看書就是學習嘛。
38、學文章,學做人,都很重要。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