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火”是一位檢察官的網名,熟悉他的人都說:“人如其名”,對事業滿是熱愛、熱忱,待他人熱誠、熱心。
工作24年來,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辦理的1700余起案件無一受質疑……他叫張曉鵬,是河南省鞏義市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原專職委員、第二檢察部原主任。2022年11月11日,他因突發心臟驟停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年僅44歲。
【資料圖】
他燃盡生命,留下了指引前行的光、撫慰人心的暖、力量和希望。
張曉鵬在認真閱卷。
2023年6月21日,《河南日報》5版刊發《熱火——追記鞏義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張曉鵬》,《鄭州日報》2版頭條、《鄭州晚報》6版、7版兩個版面、鄭州廣播電視臺、正觀新聞、中原網等多家媒體分別報道了張曉鵬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熱火
——追記鞏義市人民檢察院
檢察官張曉鵬
“熱火”是一位檢察官的網名,熟悉他的人都說:“人如其名”,對事業滿是熱愛、熱忱,待他人熱誠、熱心。
工作24年來,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辦理的1700余起案件無一受質疑……他叫張曉鵬,是鞏義市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原專職委員、第二檢察部原主任。2022年11月11日,他因突發心臟驟停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年僅44歲。
他燃盡生命,留下了指引前行的光、撫慰人心的暖、力量和希望。
辦好“小案子”回應“大關切”
張曉鵬的辦公室在鞏義市檢察院九樓。這是一間南向小屋,仍保留著七個多月前的樣子:兩張辦公桌、一排書架,桌上只有卷宗、文件和筆記本;書架上是一本本翻得卷邊的法律條文書、典型案例書,有的書頁折著角、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小字。
一張辦公桌上,有一本厚厚的攤開的工作筆記,上面記述著:“2022年11月9日周三陰轉晴……下午去法院開庭”。
張曉鵬筆記本的最后一頁。
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以人民檢察官的身份出庭。
這是一起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案。“食品安全涉及群眾根本利益,他對食品安全類案件格外上心。”鞏義市檢察院檢察官助理張亞輝說,“2019年以來,他對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提起公訴35案54人,所訴案件全部得到法院支持。”
“工作中應做到服務全局,講政治講擔當……”張曉鵬在筆記本中這樣寫道。
工作筆記上的記述在2022年11月11日中午戛然而止。那天,他在研判一名職務犯罪案件涉案人員是否應認定為公職人員,交代同事確定一起電詐案件的涉案金額。將每日工作記錄下來,這樣的習慣他保持了20多年。
1998年,20歲的張曉鵬考入鞏義市檢察院,先后在職務犯罪預防科、公訴科、偵查監督科、第二檢察部工作。2021年年底,張曉鵬被任命為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
鞏義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轄區民營企業多、需要服務的經營主體多,涉及經濟犯罪案件全部由張曉鵬所在部門辦理,辦案量居鄭州檢察機關前列。張曉鵬總說:“把我們手頭的每一個小案子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就是服務大局。”
“曉鵬哥好像有加不完的班,干不完的活。有次他說:‘曉歌,我實在太累了,快堅持不住了’。”鞏義市檢察院檢察官助理賀曉歌說,認識張曉鵬以來,這是他唯一一次說“累”。去年前10個月,張曉鵬辦了123起案件,超出部門員額檢察官辦案平均數18個百分點。
“曉鵬對檢察事業的忠誠、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就像火一樣堅定。他總把每一起群眾身邊的小案都當成‘天大的案子’來對待,辦出了政治效果、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有機統一。”鞏義市檢察院黨組書記、代檢察長黃德清說。
平凡的事情做出不凡成績
2009年12月,鞏義市人民法院,一起涉黑案件開庭審理,時年31歲的張曉鵬站在公訴臺上,對面,犯罪嫌疑人和辯護律師站了好幾排。“接到卷宗時距開庭不到兩個月時間,曉鵬沒日沒夜地看卷、梳理證據,查明19名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實。”鞏義市檢察院原副檢察長張三旺回憶道,“站在公訴臺上的曉鵬,正氣凜然,聲音堅定有力。”
堅定有力的底氣,來自他細致入微的作風。熟悉張曉鵬的人都知道,他厚厚的黑皮本是查閱案情的“百寶書”,開會討論了哪些要點、有什么關鍵證據需要補充……從一頁紙的最頂端寫到最下方,從一二三到123,事無巨細。“他的筆記就像人一樣‘頂天立地’、細致認真。”老同事張亞東評價。
眼里揉不得沙子、手上過不得差錯。24年來,張曉鵬辦理和參與辦理各類刑事案件1700余件,沒有一起冤錯案件,沒有因案件質量引發爭議。
張曉鵬是帶著心、奔著問題去辦案的,這是鞏義市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方勇對他的評價。2021年年底,一起幫信案件開庭后,張曉鵬找到了方勇說:“這兩年咱辦了這么多幫信案,我有一些想法要和你溝通。”說著,他從包里拿出厚厚的筆記本,上面寫著十幾個他總結的亟須協調的問題。方勇說:“他是有多熱愛,才能把工作做得這樣細致入微。”
“平凡的事情重復做,簡單的事情認真做,專心做事才能成為人生贏家”……張曉鵬這樣的工作態度,深深影響著周圍的人。
張曉鵬在認真工作。
“經過曉鵬手的案子根本不用太操心,他總能做得扎扎實實。”鞏義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張小雨和張曉鵬是同學,平時會就一些法律問題探討,有時候也會有分歧。“曉鵬常常‘寸步不讓’,我有時候實在不想爭辯就干脆掛了電話。但張曉鵬不一會兒又打過來了,說,‘小雨啊,這個問題還得再說說……’”張小雨說,“他在辦案時,就像一團燃燒的火,充滿了力量。”
總“自找麻煩”卻不愿麻煩別人
越是苦的累的工作,他越是主動來干,這就是張曉鵬。
張曉鵬的老同事張朝偉和張曉鵬曾辦理一起索賄案件,要抓捕的當事人在不同地方。“這是我們科主辦的案件,我就讓曉鵬先挑,他挑的全是最難、最遠、條件最差的地區,那天中午,他拎著盒飯就上車了。”張朝偉說。
啃的是最硬的骨頭、爬的是最陡的山頭,他總喜歡這樣“自找麻煩”。在他主辦的葛某等20人涉農房地產領域貪瀆犯罪窩串案中,承建商與村干部訂立攻守同盟,他從一摞摞賬本中找到承建商行賄記錄,歷經180多天的鏖戰,終于撕開由村干部、開發商編織的犯罪網絡。
“怕得罪人當不了檢察官”“邪不壓正,咱是正義的一方,怕啥?”張曉鵬擲地有聲的鼓勵,常縈繞在與他共事過的檢察人耳畔,讓他們直面困難。
“認識曉鵬這么多年,他從沒有因為事情難辦推托過,也沒聽說他因為私事麻煩別人,凡事一人扛在肩上。要是他能‘麻煩’我們一點,該多好啊。”鞏義市檢察院政治部主任孫文靜淚目了。
奉獻是曉鵬一生的追求。無論什么時間、面對什么任務,他總是以集體為先,如同溫暖的火,燃燒自己,照亮世界。
把群眾當作自己的家人
張曉鵬看望貧困戶。
鞏義市夾津口鎮王溝村,一到瓜果飄香的季節,村里年近七旬、老年喪子的脫貧戶李八章便盼著張曉鵬到來。
張曉鵬也常常不打招呼就進山來了——
“老李叔,咱家園子離水遠,你等著我湊點資金,把水管子接上。”
“老李叔,恁家石榴好,我買個十來箱給大伙兒分分。”
“老李叔,孫兒上學了,這錢你拿著。”
李八章多希望再聽到這位幫扶干部喚自己一聲“老李叔”啊,而墻壁上的脫貧戶明白卡上,張曉鵬的名字已經去掉了。“曉鵬,好黨員、好干部啊!”老人喃喃地說。
“曉鵬是個好人”“他對人好,心里裝的都是別人”“曉鵬人好,善良”……所有人都以一個“好”字來評價他,就算對涉案當事人,他也總懷著一顆赤子之心。
某鎮城建所所長張某涉嫌受賄,張曉鵬在審問時發現他坐立不安,后來得知他患有嚴重的皮膚病。張曉鵬自費買來藥物為他涂抹,張某百感交集,“撲通”跪倒、聲淚俱下:“家人都沒有這樣細心照顧過我,你卻不嫌臟、不嫌累。是我腦子糊涂犯了錯,我主動交代……”
“要懷著強烈的愛民、憂民、惠民之心,心里始終裝著父老鄉親,想問題、處理案件都要想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寫在學習筆記中的這段話,張曉鵬做到了。
張曉鵬的家在鞏義市一個普通居民小區。面對來訪的記者,妻子李雅嫚未語淚先流。
“曉鵬特別孝順,為了照顧母親自學打肌肉針……”
“他愛家庭、愛孩子,我頸椎不好,他給我定做枕頭,我們的最后一個結婚紀念日,他買串珠制作成手鏈送給我……”
坐在陽臺的小桌旁,李雅嫚輕聲講述著和丈夫的點滴。曾經無數個夜晚,她的愛人就是在這張小桌旁,開著一盞燈,讀書、寫筆記。可這樣的情景,她再也見不到了。
“說好了不哭泣,揮手時已無語;眼眶再也擋不住心痛的淚滴,把你的模樣鎖進我的記憶,何日重逢終無期……”這首《別知己》是張曉鵬的微信鈴聲。如今,一些好友還忍不住撥打一通永遠無法接起的電話,在這樣的旋律中淚流滿面。
張曉鵬如同一團火,赤誠而毫無保留:光,驅散陰影照亮前路;熱,全部奉獻給了黨的檢察事業。
孰謂公死,凜凜猶生!這團熱火,熊熊燃燒著,永不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