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楊理軍
近日,新華社發表文章《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黨的組織工作紀實》中強調,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
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各級組織部門作為組織體系建設的主體,肩負著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職責重任,必須扛起政治建設、強基固本、選賢任能、集聚英才等重要使命,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為奮進強國復興的新征程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把準政治建設“指南針”。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抓緊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洗滌靈魂、堅定信念,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決擁護“兩個確立”,解決做到“兩個維護”。整合各平臺優質教育資源,注意挖掘當地紅色資源,通過“外引+內創”方式不斷充實地方紅色教育資源庫。深化本土“紅色基因庫”建設,通過“數字”賦能、“云網”加持,催動各種紅色資源“鮮活”“生動”起來,為黨員干部提供豐厚的理想信念滋養。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全覆蓋開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依托各級黨校、黨群服務中心、產業基地等,常態化開展“三下鄉”“鄉村學堂”“田間課堂”等教育實踐活動,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幫助群眾“增智慧”“長收入”。
建強黨建引領“主陣地”。堅持大抓基層工作導向,加強基層黨支部“五化”建設,深入實施“頭雁工程”,建設一支政治硬、能力強、作風好的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完善農村黨員發展機制,注意從鄉土人才、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和返鄉大學生隊伍中發展農村黨員,不斷提升農村黨員綜合素質。堅持黨建引領,扎實推進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綜合考慮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發展現狀等因素,合理布局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有效發揮“條塊結合、以點帶面”的示范聯動作用。扭住產業發展“牛鼻子”,不斷推進農村集體經濟“消薄攻堅”工程,鞏固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果,形成“一鎮一品”“一村一特”鄉村產業發展格局,做優“土特產”品牌,以產業振興撬動鄉村全面振興。
鍛造堪當重任“生力軍”。組織部門選干部配班子,要嚴格把好選人用人關,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有組織、有計劃地將干部放到基層一線崗位培養鍛煉。堅持把工作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硬杠杠”“鐵規矩”,健全“項目賽馬”“能力比武”等競爭性干部選拔機制,及時把那些在經濟發展、信訪綜治、鄉村振興、民生服務等急難險重工作中表現優秀的干部納入組織視野,大膽提拔使用,形成良好的風向標作用。用好政治建設考察、換屆調研、干部考察、巡視巡察等手段,做好干部日常管理,動態掌握干部思想狀況和工作表現。持續推進基層減負,并在評先評優、職級晉升、提拔使用等方面適當向基層干部傾斜,引導激勵干部向基層集聚、在一線建功。
打造鳳宿梧桐“強磁場”。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發展理念,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構建順應時代要求、科學有效的人才工作機制。科學制定地方人才目錄,多渠道引進各行業領域急需緊缺人才,滿足當地發展所需。注意在各行業領域建設一批名師、專家、工匠型領軍人才,通過“傳幫帶”形式開展專業人才培育,激發人才培育內生動力。推進校地、校企等跨地區、跨領域人才交流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培育資源平臺。用活人才政策,構建多層次、開放式、全要素的人才發展平臺,推行“人才點菜、政府下單、專家上菜”模式,為人才提供盡展其才的廣闊舞臺。健全領導干部結對聯系專家人才制度,建立人才服務專員制度,注重宣介人才先進典型,形成良好人才生態,使各類人才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