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錢,指在股市中能夠影響市場的大型投資者,資金量大,理念成熟。作為海外“聰明錢”的代表,QFII自起步以來,一直被視為A股市場的投資風向標。據了解,不少QFII機構在持有A股的十多年間,年化收益率接近20%
(相關資料圖)
2003年7月9日上午10時15分,瑞士銀行通過申銀萬國QFII業務專用席位買入寶鋼股份、上港集箱、外運發展和中興通訊等4只股票。自此,備受矚目的QFII正式登陸中國證券市場。
回首過去20年,伴隨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開放,以及各方面配套政策措施的逐步完善,QFII制度走向成熟。同時,海外機構投資者的大量涌入,也促進了我國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價值投資、風險管理等理念的發展與成熟。
20年來,QFII持股數量與持倉市值不斷增長,其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參與程度日益加深。如今,“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這一觀點已成外資機構共識。作為A股市場重要參與者,QFII已經成為看多、做多中國市場的一股重要力量。
“今年以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積極準備相關的入市流程,各界對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充滿期待。”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證券服務部總監鐘詠苓表示。
重倉股市值從近7億元到1659億元
2002年11月7日,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標志著QFII制度正式出臺。資料顯示,瑞士銀行與日本野村證券株式會社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成為首批QFII投資者。此后,摩根士丹利國際有限公司、花旗環球金融有限公司、高盛公司、德意志銀行等外資機構陸續獲得QFII資格。
多家外資機構人士表示,自QFII制度推出以來,相關規定不斷優化,大大提升了外資投資的便利度,吸引越來越多的境外資金流入。與此同時,QFII憑借其豐富的資產配置經驗、成熟的長期投資理念以及較為完善的投資管理能力,已成為A股市場重要的參與主體。
“過去20年,從我們幫助海外投資者通過QFII參與A股市場的實操經驗來看,制度設立后的最初10年,是海外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探索期和學習期,他們對A股市場的關注度和額度的使用呈現波段式起伏。”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稱。
房東明表示,以2011年底RQFII的推出為契機,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開放的“黃金十年”。2016年之后,QFII迎來高速發展期,2019年取消QFII投資額度限制的重大決策掃除了此前存在的額度和準入方面的一些障礙。
“自QFII制度推出以來,我們看到政策制定者不斷完善配套措施,比如2018年取消了每月匯款限額和鎖定期。同時,不斷優化風險對沖安排,比如合并QFII和RQFII的分管規則和辦法,拓寬投資者可使用的賣空、私募基金等工具范圍等。”高盛資產管理中國客戶業務負責人高卉稱。
高卉認為,從長遠看,QFII制度助力推動中國資本市場日益成熟,逐步提高外資的參與度。
“我們觀察到,QFII的投資策略和需求逐漸從基本的證券買賣轉向更多元的產品配置和投資操作,更加重視運用衍生品來對沖風險。”鐘詠苓稱。
鐘詠苓認為,投資額度限制的取消,以及期貨期權、私募投資基金、外匯衍生品、融資融券等投資品種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對于QFII在A股市場實現高度靈活的投資配置和策略運用具有非常大的幫助,對于吸引境外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起到了非常正面的作用。
數據顯示,在QFII投資A股的元年即2003年底,QFII重倉持有17只A股股票,總市值為6.97億元。20年來,隨著市場參與程度的不斷加深,QFII重倉股市值持續增長,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升至1659億元。
優秀的投資業績是如何煉成的?
作為海外“聰明錢”的代表,QFII自起步以來,一直因出眾的盈利能力被視為A股市場的投資風向標。過去20年,A股歷經多輪市場周期,QFII仍斬獲不俗的投資回報。據了解,不少QFII機構在持有A股的十多年間,年化收益率接近20%。
對于QFII取得優秀投資業績的原因,房東明分析稱:一方面,QFII聚集了全球最優秀的基金經理,具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和較強的投資能力。另一方面,過去20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對資本市場和優秀企業的推動作用,使得海外投資者能夠在一個經濟良性發展、頭部企業做大做強的市場中挑選到優質公司。
“海外投資者可以分為短中長線三類,其中長線投資者的投資回報較高。但最近兩三年,很多量化投資策略通過中短線投資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房東明稱。
德意志銀行證券投資服務部中國區總經理李湛表示,目前,通過QFII渠道投資中國市場的外資機構主要是主權基金等長線資金,這類機構通常以價值投資為理念,投資周期較長,沒有短期排名要求,不會在各種因素干擾下頻繁換手,而換手率的降低,也有利于減少投資成本,提升投資策略的執行效率。
“此外,由于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僅是其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這類資金也有足夠的耐心與時間堅持其投資理念。在中國市場下跌時,其仍然能通過分散投資降低單一市場下跌帶來的風險,因此會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觀察中國市場,衡量其投資策略的有效性。”李湛稱。
在鐘詠苓看來,QFII多為海外成熟機構投資者,他們秉持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具備清晰的大類行業配置思路、較強的擇時能力以及行業研究水平,而這主要歸功于其相對成熟的市場運作機制、全球資產配置的投資管理經驗以及多年積累的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理解。此外,托管銀行、交易券商以及各類市場服務機構提供的優質服務,也是保證QFII在A股市場取得優秀業績的原因之一。
隨著外資力量的不斷壯大,其長期價值投資理念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A股的本土投資者。上海某公募基金的投研人士表示,在A股市場價值投資風起之時,QFII的投研部門是境內機構重要的學習對象,特別是在調研上市公司時,他們都注意觀察有沒有QFII機構一同參與。
持倉結構反映產業變遷
翻看QFII過去20年的持倉數據可以發現,其行業配置反映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變遷。
財通證券的研報顯示,2003年至2008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周期類行業在QFII持倉中占比較大;2009年至2017年,消費類股票在QFII重倉股中占比最大,尤其是2013年至2017年期間,消費類股票在QFII持倉組合中的占比超過50%;2018年至2022年,消費板塊估值較高,部分QFII兌現浮盈離場,配置占比下滑至16%。同時,以TMT和工業(新能源鏈)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方向成為QFII主要的行業配置方向。
20年持倉的變遷,背后也折射出QFII投資理念和投資策略日趨多元化、個性化。對此,匯豐晉信基金總經理李選進表示,剛進入中國市場的QFII主要是國際大型機構,其關注點以大盤藍籌股為主。隨著不斷開放,越來越多的專業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其中一些是專門投資醫藥、科技等新興產業的專家,所以QFII的投資范圍和持倉結構在過去20年發生了一些轉變。
“過去20年,中國經濟不斷轉型升級,從銀行、地產,到周期、消費,再到高端制造、TMT、醫藥和新能源等,這一發展趨勢給予QFII機構獲取高阿爾法的機會,也是QFII機構持倉變化最大的動力。”李選進稱。
站在當前時點,“水大魚多”的中國資本市場吸引越來越多追求超額收益的海外資金。近些年,除了大型資管機構,海外一些中小型基金管理公司、主權基金和對沖基金也在陸續申請QFII資格。
“監管部門歡迎不同類型的機構來中國市場投資,所以這類資金正通過各種渠道流入。除了監管因素,在新的政策下,外資可以投資更多品種,這極大豐富和完善了外資機構的投資策略。”李湛稱。
在房東明看來,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對中國經濟、上市公司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作為全球第二大市場,A股市場的深度、廣度、流動性都比較充分,對各類海外投資者很有吸引力,而海外投資者的參與有助于A股市場的健康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