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耿倩 胡金華 上海報道
上市公司調研是私募機構們擴充知識儲備的一種重要方式。“為了對某一行業進行深入了解,私募機構往往會直接去對應的上市公司進行調研,這有利于私募機構后續對上市公司進行參考和投資。”暢力資產董事長兼投資總監寶曉輝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稱。
(資料圖)
今年上半年,私募機構們調研忙。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有超過3500家私募參與了上市公司調研,調研次數合計近5萬次。按照2023年上半年181天的時間計算,共計45家私募平均每天就有一次以上的調研行動,其中有21家是百億私募。值得注意的是,百億私募淡水泉上半年調研次數最高,高達579次,也就是說其研究團隊平均每天調研3次以上。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數據時發現,上半年調研個股次數多少同私募機構的收益并不呈正相關,最“勤奮”的私募業績不一定最好,而業績最好的百億私募調研個股數量并不一定最多。但普遍意義上來說,接受私募機構調研次數越多的上市公司,上半年股票越可能獲得漲幅。
“勞模”淡水泉平均每天調研超3次
私募機構調研上市公司不僅僅是為了擴充知識儲備,還為了防止踩雷?!安煌趥€人投資者,作為機構投資者,私募基金投資一家企業往往是長期的,而其資金量較大,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風險,私募基金在做投資前往往會對這些企業進行必要的調研,從而排除掉一些不必要的市場風險。另外,有些私募機構在銷售基金的過程中,為了給客戶展現自身的專業能力,往往會通過邀約大客戶一同調研的模式來進行專業能力的展示。當然,部分上市公司也有對應的銷售需求,這也是私募基金日常銷售工作的一部分。”寶曉輝分析。
鑒于此,私募機構們在上半年花費了大量時間跟精力進行調研。根據私募排排網統計,上半年有超過3500家私募參與了上市公司調研,調研次數合計近5萬次。而2023年上半年共有181天,共計45家私募上半年調研次數在182以上,也就是說這些私募機構平均每天就有一次以上的調研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內調研次數排名前二十的私募當中,有12家為百億私募。其中排名前三的淡水泉、高毅資產和趣時投資規模均超百億元人民幣,上半年調研總次數均超400,調研個股數分別為397、345和346次。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淡水泉上半年調研次數高達579次,按照上半年181天來計算,其研究團隊平均每天調研3次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勞?!?。
梳理百億私募們的調研記錄,上半年共有21家百億私募幾乎每天都對上市公司進行調研。除了排名前三的淡水泉、高毅資產和趣時投資,汐泰投資、和諧匯一資產上半年調研總次數也在400次以上,調研個股數分別為300次和287次。
圖為:2023年上半年每日均有調研的百億私募(私募排排網)
在這21家上半年調研次數居前的百億私募中,有15家近一個月有業績披露。《華夏時報》記者對比這15家百億私募業績時發現,上半年調研個股次數同私募機構收益并不呈正相關。數據顯示,上半年調研個股總次數排名前二的私募機構——淡水泉和高毅資產,上半年收益均為虧損。而位列百億私募調研個股數量榜單第15名、第21名、第11名的正圓投資、??べY產和聚鳴投資,上半年收益卻很高,分別為14.6%、6.88%和4.29%,占據了高頻調研百億私募收益排行榜前三。
圖為:2023上半年高頻調研百億私募收益(私募排排網)
這說明,最“勤奮”的私募業績不一定最好,而業績最好的百億私募調研個股數量并不一定最多。對此,排排網財富合伙人項目負責人孫恩祥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宏觀、中觀和微觀都會對私募業績造成影響,而私募機構調研更多圍繞中觀層面展開,得到的是中觀層面的超額收益。另外,就算私募機構選到好的投資標的,買點和賣點的把握也會對其收益造成影響。鑒于私募業績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而調研只能解決其中某方面的因素,并不是投資的最終解,因此私募調研并不能跟投資業績直接畫等號。
AI、醫藥個股最受青睞
從私募機構們上半年調研個股分布來看,創業板、科創板的上市公司更受私募機構調研青睞,以大型企業為主的主板則略受冷落。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證主板的個股被調研了3889次,深證主板個股合計被調研11083次,創業板個股合計被調研11230次,科創板個股合計被調研12624次,北交所個股合計被調研312次。
對于以上現象,寶曉輝直言,私募機構不是不愛去大型上市公司調研,而是這些大型上市公司具有較好的信息披露機制,關于這些上市公司的詳細信息,已經不太需要基金機構專門派人現場調研。但對于創業板、科創板的上市公司來說,往往由于規模受限,導致眾多信息還不夠完善。在這種背景下,私募機構前往調研,一是為了對這些行業有更深入的了解,另外也希望通過調研得到更詳盡的一手信息,避免可能存在的風險。
從被調研次數來看,共有20家上市公司上半年被造訪次數最多。其中,工業母機概念龍頭埃斯頓備受機構關注,無論是在被調研次數上,還是調研機構數量上,都位列榜首。埃斯頓于上半年被調研超過100次,共接待了1058家機構。
圖為:2023上半年A股被調研次數前二十(私募排排網)
從行業分布來看,上半年被造訪次數最多的上市公司超過一半都與AI概念相關,其次是醫藥板塊。事實上,AI概念和醫藥相關個股最受私募機構歡迎跟市場表現有關。寶曉輝稱,“就目前來看,AI概念是絕對的熱點,這個板塊已經上漲很久了,任何一個負責任的私募機構都會出于對投資人負責的角度,對AI相關板塊有相對深入的研究和認識。而對醫藥板塊來講,伴隨著老齡化發展,高端醫保將會是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方向。相較其他板塊,醫藥板塊利潤率相對較好,因此私募機構才會在該板塊內投入更多精力?!?/p>
而本報記者發現,接受私募機構調研次數越多的上市公司,上半年股票漲幅可能越高。數據顯示,在上半年被私募調研次數最多的20家上市公司中,僅有6只上半年漲幅為負,其他個股上半年均取得正增長。其中,有兩只個股已錄得“翻倍”漲幅,分別是醫療保健設備山外山和應用軟件類科大訊飛,上半年漲幅分別為107.76%和107.01%。此外,以上被私募造訪次數最多的20只個股上半年平均漲幅達26%。
另外,根據數據統計,上半年有公開調研記錄的3777家上市公司中,有90家于半年內錄得100%以上的漲幅。其中,聯特科技上半年漲幅高達768.83%,劍橋科技上半年漲幅為459.52%,中際旭創、曙光數創和鴻博股份上半年上漲幅度均超400%。
“理論上來講,一方面,私募屬于專業的投資機構,具有較強的投研能力,能獲得越多私募認可的上市公司,往往表明其當下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另一方面,私募作為A股市場重要的機構參與者,具有極強的定價能力,機構抱團利好上市公司股價上漲?!睂O恩祥如是說。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