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2023新京報貝殼財經夏季峰會開幕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要堅持問題意識,并不斷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并且身體力行去落實解決。他表示,我國工業制造業仍存在多方面的風險和挑戰。
7月11日,在2023新京報貝殼財經夏季峰會開幕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發表主旨演講。
(資料圖片)
李毅中指出,一是工業制造業占GDP的比重出現過早過快的下降,脫實向虛的狀況仍然存在,需要我們從認識上、措施上繼續加以糾正。我國工業制造業占比過快下降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關注。
第二個問題是科技創新的能力不夠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投入少。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僅有2.55%,其中,我們的基礎研發投入也比較薄弱。成果轉化率30%,不及發達國家的一半。
第三個問題是產業多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門類全體量大,但是結構不夠優化,一些行業技術經濟指標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產品低端過剩,高端不足,質量品種差距較大,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第四個問題是工業基礎能力仍然比較薄弱,一些基礎零配件,元器件依賴進口,存在“卡脖子”的痛點,產業鏈安全存在風險。
第五個問題是地區行業企業差異大,我們國家工業2.0和工業4.0并存,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不夠,區域產業同質化、低水平重新建設的現象仍然比較明顯。
第六是綠色低碳轉型挑戰較大。我國單位GDP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1倍,盡管我國環境污染的情況有明顯的改善,但是還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二氧化碳排放量總量較大,碳達峰、碳中和的壓力大、任務重。
第七是數字化智能化正在起步向前推進,但是轉型的深度廣度不夠,復合型人才短缺,應用場景不多。兩化深度融合,企業跨界融合,還需要走深向實。尤其是集成電路制造薄弱,軟硬件研發研制還需要發力。
第八是部分能源資源短缺,原油進口依存度73.5%,天然氣進口依存度43%,鐵礦石對外依存度85%,銅、鈷、鎳約90%,鋰70%依賴進口。國內勘探開發投入不足,國際合作開發也存在困難。
第九是產業循環不夠暢通,國內市場存在地方保護,統一大市場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國際多邊雙邊的合作還待加強,我們的話語權、參與權還有些不足。
李毅中在演講中指出,我們看到問題和差距,提出辦法并且身體力行落實、解決,這是自信,有實力的表現。面對超預期事件增多,不確定、不穩定幾率增加的狀況,要把握住我國經濟結構性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標本兼治才能做好基礎,增強動力。不管風云如何變換,關鍵是辦好自己的事兒,這是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