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賈璇 | 北京報道
北京的雨仍在下。
(資料圖)
最新消息,據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統計,截至8月1日6時,此輪強降雨已經造成11人遇難,其中2人在搶險救災中因公殉職;另有27人失聯,其中4人因搶險救災失聯。因災遇難的11人,包括門頭溝區4人、昌平區4人、房山區2人、海淀區1人。
受暴雨影響,北京市內公共交通多條地鐵、公交均采取了臨時交通管制,保障乘客安全。城際交通方面,受京津冀整體降水影響,航班和鐵路分別出現大面積延誤、取消和滯留。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連線采訪了一位從太原搭乘火車進京的乘客,講述自己晚點16個小時的進京之路。
暑運高峰遇上京津冀暴雨
“我是現實版的‘人在囧途’,北京也進不來,太原也回不去,典型的‘進退兩難’”。7月31日晚,仍在火車上的山西女孩崔喻言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和《人在囧途》劇中人一樣,崔喻言此行也很坎坷。
上周末,她準備從太原老家回京。出發前,手機收到了來自12306的退票通知。
據中國鐵路北京局消息,自北京啟動降雨紅色預警后,中國鐵路北京局各大火車站、各次列車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市郊鐵路懷密線、通密線、S2線全部列車臨時停運。北京西站、北京豐臺站部分列車晚點停運。北京豐臺站開往太原、邯鄲、運城等方向停運9趟列車。
“我不知道暴雨究竟影響了哪段,但我得回去上班。”急于啟程的崔喻言打算“只要能走,啥車都行”。她好不容易才搶到一張特快旅客列車T176的車票,但只剩了站票。
上車后,崔喻言在車廂里遇到好幾個前去北京研學的小學生團隊,她恍然大悟,原來搶票困難也是因為暑運。
趕上暑假,這趟列車搭乘了很多小學生。(受訪者供圖)
往常,該車次在早上4點40分停靠在太原站,9點37分到達北京西站,用時約4小時49分鐘。
上車2小時后,崔喻言幸運地補到一張從石家莊北到北京西站的臥鋪票,她打算短暫地睡一會兒,醒了也就到北京了。
“我們預計是早上6點40分到石家莊北站,可眼看都10點多了,還沒到站,當時我已經在餐車晃悠了6個小時。”據崔喻言回憶,一路上幾乎都在下雨,進入河北境內后,雨勢越來越大,后來列車直接停在了鐵路上。
到不了的北京、回不去的家,路上最缺食物和電源
停滯的列車上,最迫切的問題,是餓。
“我沒想到會坐這么久,上車時間又很早,想著睡一覺就到了,所以什么吃的喝的都沒帶。”和崔喻言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列車上售賣零食的推車很快就空了。
當日9點50分,本該到北京的T176列車,才緩緩駛入石家莊北站。
好消息是,進站后,乘務組緊急從別處調來了30箱方便面,崔喻言本以為“有救”了,可列車員只走了兩三節車廂,東西就被一搶而空。
7月31日中午12點左右,她就聽列車員在對講機里不停地詢問其他工作人員:“還有泡面嗎?八寶粥呢?什么吃的都行”,對方的答案都是:沒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手機充電。“查詢列車行駛時間和相關新聞,玩游戲、刷視頻打發時間,還要和家人聯系,手機電量用得很快。”崔喻言說,行程太久,車上很多人的手機急需充電,一位旅客主動“貢獻”出自己攜帶的電源插排,被瞬間插滿。
行程太久,車上很多人的手機急需充電。(受訪者供圖)
在石家莊北站停靠數小時后,T176終于開往了下一站:保定。
崔喻言明顯感受到,在這段路程里,列車行駛非常緩慢,中間也多次停下很久。當晚20時30分左右,列車才到達保定站。當時,對于能否到達北京,列車員表示:“得看明天情況”。
“我實在太累了,想著要不下車直接返回太原,可查了回程才發現,回也回不去了。”崔喻言說。
央視新聞稱,因持續強降雨,石太鐵路位于河北石家莊井陘縣境內的一座鐵路橋坍塌,導致多趟列車停運,其中包括多趟北京至山西的線路。
由于到達時間未定,和崔喻言同車廂的一家三口,在保定站下了車,決定打車進京。
崔喻言看著他們下車的身影,又望了望窗外未見停歇的雨,并不確定究竟哪種選擇最終會更快一點到達終點。猶豫過后,她選擇回到臥鋪車廂。
當時她耳邊再次響起列車員的播報。“目前列車已經晚點……”停頓好久過后,廣播說:“13小時零五分鐘”。
8月1日凌晨1時30分,列車T176順利到達北京,晚點約16個小時。
(本刊記者張燕對本文亦有貢獻。受采訪者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責編 | 楊琳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