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主持/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宗敏
1980年左右,陜西女孩被父親的工友用一塊糖誘騙,拐賣到了四川。42年來,回家的念頭一直在楊女士心頭縈繞,她一直沒有放棄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
(相關資料圖)
近日,好消息傳來,陜西漢中市南鄭區的一戶尋親家庭與楊女士的信息十分吻合。2023年8月6日,楊女士從四川趕到陜西與親人相認!被拐42年,楊女士終于與親生父親相見,父女倆激動相擁,擁抱哭泣,老父親捶胸頓足,痛哭失聲。這一刻,終于團圓了!
每當出現與尋親相關的新聞,人們對人販子判刑的討論也會隨之出現。人們對人販子深惡痛絕,不少網友在感動之余也難免義憤填膺:人販子這么壞,就應該都判死刑。
網友憤慨:為什么人販子沒有一律死刑?
根據刑法規定,拐賣婦女、兒童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如果是拐賣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拐賣婦女、兒童三名以上等情形,可以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如果是犯罪情節特別嚴重, 可以判處死刑并沒收財產。
案情不同,刑期也會不同。有的人販子,或是坦白罪行,或積極配合找孩子,判以五六年刑期,乃至更短,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可有的人販子,讓受害者及家屬失散二十余年,卻被判以刑十余年,兩相比較,難免讓人感到“量刑過輕”。
甚至有的案子,因歷時太久,證據難尋,“人販子”難以“拐賣”定罪。
2014年,“打拐電影”《親愛的》真實原型孫海洋,用14年尋子,在檢方的量刑建議書上,人販子卻只被判有期徒刑5年。這種落差,令人失望。
據介紹,由于十幾年前大都是現金交易,查不到人販子的交易證據,加上人販子堅稱自己是送孩子,而非賣孩子。因此,在無法證明“以出賣為目的”的情況下,只能以“拐騙”入刑,其最高刑期是5年。
有時,民法上的補償也難以慰藉受害者。根據各地法院公布的標準,“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賠償一般不超過10萬元。郭麗一度以“精神損害”索賠50萬元,被法院駁回;與之對應的是李景偉案,兩名人販子分別被判以賠償5萬元。
正所謂,不平則鳴。很多案件,因不平而變得廣為人知,又因不平而群情激奮。在此情形下,“一律死刑”更像是對受害者的聲援。
多名人販子曾被判死刑
其實,我國對拐賣婦女兒童的罪名上,始終保留著死刑。
據裁判文書網一份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書顯示,譚永志因拐賣兒童罪,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判決書顯示,2008年2月至2013年4月,譚永志伙同黃玉琴、吳小堂(均系同案被告人,已判刑)等人從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等地收買嬰兒22人,運送至河南省中牟縣等地販賣給譚愛敏、王章坤(均系同案被告人,已判刑)等人,上述嬰兒的親生父母至今未查找到。
譚永志積極預謀,主動聯系云南等地的人販子收買嬰兒并四處尋找買主,在共同犯罪中作用最為突出,系罪責最為嚴重的主犯,被第一、二審法院以拐賣兒童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宣判后,譚永志提出上訴。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經依法開庭審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并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最高法認為,罪犯譚永志長期從事拐賣嬰兒勾當,拐賣數量特別大,罪行極其嚴重,對譚永志依法判處死刑。
此外,在梅姨案中,人販子張維平三次因拐坐牢,查實至少拐賣兒童11人;周容平用暴力脅迫甚至麻醉的方法來綁架孩子母親,強行搶走并賣掉孩子,屬于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最終,兩人也都被判處死刑。
古人打拐用嚴刑
自古以來,古人對“打拐”就相當重視。不少朝代都曾出臺嚴厲的法令法規,不僅嚴懲拐賣人口者,還打擊買方市場,從源頭上進行治理。
據葛向玉考證,最早對非法販賣人口的打擊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盜律》中規定,如果人販子拐到了人還沒有出售,人販子要被處以車裂之刑;如果出售了,除了人販子要被車裂,買家也要被車裂。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府對于人販子的打擊頗為嚴厲。如《魏書》里規定,人販子一旦被逮到只有一個下場:死。
唐朝對人販子的打擊是分具體情況的。《唐律疏議》規定,如果人販子將拐來的人賣出去當奴婢,則要判處死刑;如果賣給別人當家兵,則要流放三千里;如果賣給別人當妻妾子孫,則只用做三年苦力即可。
元朝在唐宋刑罰的基礎上,加入了販賣人數的考量。據《元史》記載,如果人販子只把一個人販賣為奴婢,則杖責一百七十,再發配流放;如果販賣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奴婢,則處死。如果將拐來的人販賣為妻、妾、子、孫,則杖責一百七十再加三年苦役。此外,元朝明確規定,如果人販子在販賣人口過程中造成了傷亡,則直接判處死刑。
明朝對于人販子的處罰相對元朝來說又輕了一些。《大明律》規定,人販子將人販賣為奴婢的,杖責一百,流放三千里;為妻、妾、子、孫者,杖責九十再加兩年半苦力。與元朝相同的是,如果人販子在販賣人口過程中造成了傷亡,則直接判處死刑。
清朝對于人販子的處理方式與明朝基本相同。
當然,不管是古時候還是現在,立法并非唯一解。打擊犯罪,還需要嚴明執法、深入普法;解救被拐人員,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只愿天下無拐,讓漂泊的孩子回家,讓離散的家人團圓。(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資料來源:人民網、央視網、《中國國家歷史》雜志、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陜西都市快報、上游新聞等)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責編 | 梁澤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