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眼輪匝肌除參與閉眼工作外,還有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參與發自內心的面部表情的生成。
2、也就是說,相對于假笑或人們在打招呼時做出的社交笑容來說,一個發自內心的愉快的笑容需要眼周肌肉的參與,即眼輪匝肌外側的收縮。
3、這項科學研究紀錄最早始于19世紀,當時,法國科學家紀堯姆·杜胥內·德·波洛涅(Guillaume Duchenne de Boulogne)利用電診法和電流刺激來區分發自肺腑的會心微笑與其他種類的笑容。
4、他通過對那些斷頭臺下身首異處的人們的頭顱進行分析來研究面部肌肉收縮的方式。
5、杜胥內從不同的角度拉扯人的面部肌肉,從而對面部肌肉及因其收縮而引發的各種笑容進行歸類。
6、他發現,人的笑容是由兩套肌肉組織控制的:以顴肌為主的肌肉組織可以使嘴巴微咧,雙唇后扯,露出牙齒,面頰提升,然后再將笑容扯到眼角上;而眼輪匝肌可以通過收縮眼部周圍的肌肉,使眼睛變小,眼角出現皺褶,即我們常說的“魚尾紋”。
7、引用杜胥內的話來說“第一塊肌肉(顴大肌)服從意志的指揮,而第二塊肌肉(眼輪匝肌)只接受發自內心的甜蜜情緒的支配,假的和欺騙的笑容都不能使它收縮”。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