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2、在“年味”、“節味”日漸淡薄的今天,南京不少中老年人提起端午節俗仍津津樂道。
3、門前懸掛艾葉、線網兜起咸鴨蛋、掛在胸前的香袋、小腳四角粽子,無不透露出濃濃的端午節味……民諺:“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4、農歷五月時值盛夏,蚊蠅孳生,百蟲活躍,古時南京民間多用雄黃、蒜頭、菖蒲根浸酒在墻角等陰暗潮濕處殺滅蟲蚊,點燃艾條煙熏蚊蠅,“老南京”人還有上山“采百草”的習慣,自采中草藥以療疾,還用紅紙剪成“五毒”(蜈蚣、蝎子、壁虎、蜘蛛、蛇)及老虎形狀,貼于室內鎮惡驅邪。
5、更多的人家是用艾葉煮水洗澡,這兩天在街頭仍可看到買艾葉的市民擦肩而過,讓人感到端午節特有的氣息撲面。
6、在南京,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7、飯桌上紅莧菜不可少;紅心咸鴨蛋價不高;雄黃泡酒后呈橙色;河蝦買點兒,油炒后,蝦殼紅通通的紅光油亮;燒鴨上市了,到鴨子店斬個脯或腿子(1/4只)花費不多,于是,所謂的“五紅”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菜單,替代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南京歷來流傳的炒五毒(銀魚、蝦、茭瓜、韭菜、黑豆腐干)。
8、但又有人玩出花樣,謂五月近黃梅,國人崇尚黃,菜肴應有“五黃”,即燒黃魚、燒黃鱔、拌黃瓜、咸蛋黃、雄黃酒,也有說雄黃酒應為黃豆芽燒豆腐干(太平干),寓意如意太平。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