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張寶訓 通訊員蔣姮
8月1日,位于利川市元堡鄉瑞坪村的湖北省山墨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正趕制訂單,一箱箱電子元件打包、裝車,發往外地。
這家企業已步入正軌,共帶動46人就業,預計年產值達2500萬元。可當初,這個企業差點與瑞坪村“擦肩而過”。
(資料圖)
事情的來龍去脈得從今年3月說起。元堡鄉黨委、政府緊盯“比抓強爭促”目標,千方百計抓招商引資,利川人向詩穎被邀請回來投資興業。
在政府帶領下,向詩穎先后在多地考察選址,瑞坪村閑置的小學校舍便是備選地之一。瑞坪村雖然以便利交通、現成廠房和用工成本進入企業視線,但是向詩穎提出可進入性問題——路窄彎急,僅設備進廠就是個繞不開的話題。
瑞坪村黨支部書記仇鸞新暗下決心,誓要帶領村民改造這條不足一公里、阻擋企業落地的“絆腳路”。
修路談何容易,首要問題就是資金來源。不過,仇鸞新自有“山人計”——通過共同締造,讓村民在修路中“唱主角”。
瑞坪村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統一思想。隨后,在小組會上,黨員羅維池、萬云勇、徐世發等人紛紛站出來發出倡議,村民積極響應,凝聚擴寬路、引企業的共識。
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帶頭示范,搬石塊、除荊棘,提前做好線路設計等前期工作。
為籌集資金,仇鸞新自掏腰包6000元,村委會拿出5.2萬元。3月初,仇鸞新還前往廣州等地,尋求鄉賢支持,獲得捐款3.6萬元。修路占田占山,村民不僅不要一分錢補償,還踴躍加入籌款隊伍,自發捐款3.7萬元。
路明明可以通行,為何要加寬?起初,也有一些村民想不通。一組村民老劉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公路要擴寬,意味著他家一半的院壩要被占用,修好的欄桿要拆除。村干部多次上門做工作,老劉始終不松口。
考慮到老劉在村里經營榨油坊多年,仇鸞新思考再三,決定再次登門,以經營成本為突破口,算了幾筆經濟賬。
“大車到不了家門口,原料得靠小車轉運,轉運一噸要多出100元費用,日子長了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道路擴寬是村民共同心聲,你可不能當‘釘子戶’。”
“我馬上拆欄桿,你到時候來驗收。”還未等仇鸞新說完,老劉的態度已發生轉變。幾天后,老劉雇人拆掉欄桿,讓出院壩。
心齊事則成。道路加寬工程很快動工,先后完成基建、硬化和黑色化,由原來的3米擴寬至5.5米。
4月初,向詩穎再次來到瑞坪村,被眼前的一幕驚到了——村民施工正酣,道路變得寬闊平坦。這讓向詩穎堅定了投資瑞坪村的決心。
不僅擴寬了道路,瑞坪村黨支部還積極為企業招工、解決用水用電問題。6月11日,企業開始試營業,開業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了半個月。
你若成梧,鳳自來棲。瑞坪村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加寬道路18公里,還引來金元堡洞藏酒、翔祥民爆、祥程建材等市場主體落地。
為給洞藏酒選址,重慶萬州人蒲自軍花了4個月時間,到利川附近縣市考察。2021年9月,來到瑞坪村僅兩天天,他就敲定了投資。瑞坪村黨支部積極幫助企業與村民溝通,很快流轉了土地。聽說村里要加寬道路,蒲自軍主動捐款8萬元。
道路變寬了,村民也是受益者。村民羅啟華的民宿生意越來越好,今年預計可增收3萬元。硬件好了,來的游客多了,道路修到田間地頭,村民賣蔬菜和煙葉也方便了。
“以前彎多路窄,車子路過揚起灰塵。現在多好,路面干凈敞亮,大家心情舒暢多了。”村民文秀桃臉上洋溢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