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紅網時刻新聞8月13日訊(通訊員 謝萬波 鄧湘華 周超)近年來,道縣緊緊圍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目標,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新路徑,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各項工作走深走實。今年來,該縣西洲街道辦事處牢固樹立“以鄰為伴,與鄰為善”工作理念,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將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走出了一條“不出調解門,能調百家事”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子,以實際行動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創新“黨建+”矛盾化解新模式。充分發揮黨員、鄉賢模范作用,全面推行政法“五老+好鄰居”調解新模式。目前,該街道、社區共有18名政法“五老”入駐工作室,上半年成功化解68件矛盾;成立全市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何順成調解工作室,自2019年3月28日成立以來,每年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80余起;創新打造大坪子社區14支138人的群眾自治“紅管家”工作隊伍,通過發現問題“早”、主動介入“快”、熱心服務“真”、處理效果“好”的“四字”工作法,不斷解鎖社區矛盾化解的“幸福密碼”。
創新“居民自治+”矛盾化解新模式。始終堅持在創新社區居民自治機制上狠下功夫,充分發揮“自治”強基作用,著力激發居民自治新活力。在石廚頭社區推行了“有事好商量”基層治理機制,深入推進化解方式創新,通過“通過民事民提聽民聲、民事民商匯民議、民事民決隨民意、民事民辦聚民力、民事民評由民論、民事民約定民規”,營造有話好好講、遇事好商量的協商議事氛圍,讓協商化解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
創新“志愿服務+”矛盾化解新模式。創新打造“道州好市民”品牌,通過優化組織體系、整合區域資源、提升服務質量,全面構建五級五創管總、四縱四橫匯總、三長三員抓總的“543”基層治理新格局,充分激發廣大市民主動參與志愿服務、矛盾排查化解的工作熱情。今年上半年,257名市民通過參加“道州好市民”志愿服務得到積分,參與矛盾糾紛化解3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