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做“大文章” 重慶獲頒中國小面之都
“別有市井小面,敢扛風云大旗”,當地詩詞名家陳仁德所作《重慶小面賦》中的這句話道盡重慶小面在食客心中的地位。13日,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重慶市“中國小面之都”榮譽稱號。以“麻辣鮮香”逐漸聲名鵲起的重慶小面正謀劃“大文章”。
湯澈椒紅拌糊辣,面黃滑爽持筋道,小面是重慶特色小吃,其面條、面湯、佐料等,都是重慶獨有的。大大小小的面館在麻辣的基礎上風味又各有差異,林立于大街小巷,不僅是重慶當地民眾生活的一部分,也成為國內外食客到重慶必去之處。甚至有外籍食客千里迢迢飛到重慶吃面,有的吃完還要給親朋帶回小面禮盒。
“一碗小面是重慶人的情懷。”舌尖上的嘿小面創始人謝濤告訴中新社記者,兒時最滿足和幸福的記憶就有聞到、吃到一碗小面。如今他已將連鎖面館開到加拿大,共5家,每家日營業額約5000加元。在一張面館大堂照片中,西方面孔和東方模樣的食客差不多各占一半。2018年,舌尖上的嘿小面將登陸美國。
小小一碗面征服了中外食客的味蕾。英國中國美食節組委會的數據顯示,在英國倫敦舉行的中國美食節,2014年啟動,每年舉行一屆。重慶小面持續參與,且都是現場銷售冠軍。2015年美食節現場品嘗重慶小面的英國本地人占兩成,2016年接近五成,2017年接近六成。
起于市井的重慶小面原多為夫妻店、小面攤,現在從食材種植加工到人員培訓都逐漸完善,形成產業生態,為走向世界鋪平道路。
食光機是一家做重慶小面從業人員培訓的企業。其負責人楊四春說,10年前教人做小面學費一人300元人民幣都收不上來,現在行內學費高的要收3萬元人民幣。食光機一年約2000名學員,有六成是重慶以外的人,其中不乏來自世界各地的華僑和外籍人士。例如一位祖籍福建泉州的華人,父母輩移民紐約,但他嗅到重慶小面的商機,專程到重慶學做小面回美國開店。從2010年到現在,食光機的學員大約在境外開了100家重慶小面館,遍及韓國、越南、緬甸、西班牙等地。
2015年重慶市小面協會獲批成立,讓小面館開始抱團求大發展。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曹家亮表示,重慶小面要在產業鏈標準化建設成熟的基礎上謀求國際發展。這種標準化不是味道的統一,而是從原輔料種植、調味品深加工、后廚、連鎖經營等多個方面建立高標準,并適應其他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
重慶市小面協會資料顯示,目前重慶約有8.3萬家小面店,年產值近300億元人民幣。
在歷史文化與影響、市場規模與環境、專業人才與教育、餐飲品牌與榮譽、行業管理與規劃等共30多條認定標準的審核下,重慶獲得“中國小面之都”的稱號。據中國烹飪協會消息,這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塊“小面之都”牌子。
對此,當地多位從業者表示,“感到驕傲”,“小面雖小,但要有大作為”,“要傳承匠人精神”,“要把小面傳到海外”。
重慶市商務委服務業發展處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未來將舉辦中國小面文化節,培育龍頭企業,用規范科學的企業管理,推廣重慶小面走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