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8日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獲悉,該館現已在其官網面向社會公布34類共計91209件(套)藏品信息。今后,市民只需聯通網絡,便可清晰獲得文物名稱、年代、類別、級別、質地、來源、尺寸等詳細信息。此舉是博物館資源面向社會共享的重要一步。
“我們館通過實施數字化博物館建設項目,正在努力建成智慧型博物館,并不斷利用新技術和新平臺,拓寬公共服務平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透露,此次社會共享信息所涵藏品包括精選的青銅器、瓷器、書畫、古人類標本、名人遺物等34類共計91209件(套)。市民只需在網上點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官網,進入“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專欄,就能查找搜索到91209件(套)館藏文物信息,內容包括文物名稱、年代、類別、級別、質地、來源、尺寸等詳細介紹。
記者了解到,本次向社會公布文物藏品信息為公眾提供查詢服務,既是該館“十三五”期間提升公共服務的一項措施,也是對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的利用。
圖為市民利用網絡現可查詢到的藏品信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供圖
據介紹,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從2012年10月開始啟動,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于2013年下半年著手鋪開,經過工作準備、數據采集、信息審核三個階段,于2016年11月全面完成了普查任務。共采集登錄文物113517件(套),實際單件數量為279035件。通過此次普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全面掌握了館藏可移動文物的數量、特征、保存狀況等情況,健全了文物管理與保護的有關制度,提升了文物保護意識,為進一步挖掘館藏文物內在價值,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打下了基礎。
下一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根據文物資料整理項目進度,逐步向社會公開基礎性科研資料,建立并形成博物館資源,面向社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