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電 近一個月時間,重慶主城區舉辦不下5場各門類的“創新創業”賽事。海歸、大學生、科研團隊等創業群體成為賽事“座上賓”,不少參賽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雙創”大賽正成為他們展現自我、融合資本、尋找合作伙伴的“大舞臺”。
“我畢業于日本東京大學計算機專業,2012年入選‘重慶市高層次特殊人才支持計劃’。參加‘雙創’大賽,我們希望找到潛在的合作伙伴。”在新近結束的重慶“高新杯”眾創大賽中,重慶凱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吳軍帶著“人臉識別技術”項目參賽,奪得賽事電子信息行業成長組一等獎。吳軍透露,其項目能夠在百萬人庫里實現78毫秒人臉識別。2015年技術實現市場化,2016年凈利潤已達10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人臉識別技術,市場巨大,應用迫切。我們期待新資本的加入。”
75歲的范江弟,是重慶參與“雙創”大賽年齡最長的一位,他曾在美國研究超導技術30年。“為了填補重慶超導技術研究空白”,范江弟于2010年回國。7年來,他潛心研究超導及磁懸浮在工業和民品領域的應用,目前已取得初步進展。作為一名扎根研究的科學家,范江弟坦言,他一度“不愿曝光在公眾面前”。近年來,看著各大“雙創”賽事日漸成熟,他決定從“幕后”走到“臺前”,希望“用賽事的平臺,項目吸引民間資本,助力科研成果早日走出實驗室,推向市場。”
“‘雙創’大賽,猶如一個風潮,為創業者們提供不斷嘗試、不斷融合的機會。相似的創業團隊或可通過強強組合,迸發出新的火花。”在美國學習工作了13年的陳瑋,于2014年歸國創辦譽存科技,以“金融大數據風控平臺”項目創業。日前,該項目從重慶創新創業大賽脫穎而出,挺進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陳瑋認為,“創業路上,創業者們要得到資金、伙伴、導師的幫助,需要一個持續積蓄的過程。而賽事,是讓諸多創業者能夠站上舞臺講述自己、表現自我的一個起點。”
作為高校里的科研團隊,西南大學“速凝棉”項目團隊從“雙創”賽事中初嘗融資的“甜頭”。“速凝棉是一種新型快速止血材料,普通的棉花經過技術特殊處理達到遇水呈凝膠、呈果凍狀,可用于臨床手術、止血等多個領域。目前,中國市面上吸收性止血材料止血效果有限,且90%左右的市場份額由海外產品占據,價格昂貴。”項目組成員余堃告訴記者,“通過不斷展演,提高影響力,項目得到了投資人和科研伙伴的關注。”從2016年至今,該團隊參與不下5場“雙創”賽事。目前,“速凝棉”項目得到華瓴資本800萬元的投資意向。下一步將推動項目產業化、市場化。
記者梳理發現,在“雙創”浪潮下,重慶多部門發揮自身優勢舉辦相關賽事。由重慶婦聯主辦的女性“雙創”大賽,吸引了當地120個女性創業創新項目參與。由共青團重慶市委主辦的青年“雙創”大賽,吸引了該市7個組別的600余個項目競技。正在此間舉行的首屆“渝創渝新”創業創新大賽,則將參賽對象定位于大學生、返鄉農民工、返渝轉業軍人等重點創業群體。重慶市就業服務管理局副局長張橙華告訴記者,“希望通過大賽,真正地關注大眾創業,進而帶動更多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