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貿易戰之下的油脂油料漲勢如虹,相對于之前就已然大幅上漲的豆粕(3241,4.00,0.12%)而言,豆油顯然成為價格洼地,更受投資者青睞。那么縱覽二季度,在如火如荼的貿易戰之下,對于庫存壓力仍較大的油脂市場,突發事件的利好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還需一觀事件的發酵力度。
大豆(3969,-9.00,-0.23%)增加關稅對豆油的影響
我國豆油2017/18本年度總消費量為1600萬噸,美國大豆進口量折合成豆油為591.4萬噸,假設對美豆征收關稅的25%的成本增加攤至豆油上,保守估計將達到5~10%漲幅,那么按照4月4日1809收盤價價格5952來計算,二季度價格運行高度有望抬升至6250~6550之間。2017/18年國內豆油、菜籽油和棕櫚(5124,-2.00,-0.04%)油的食用消費量分別占據總消費量的35.6%、23.4%和10.8%,近幾年來看豆油的消費增幅居前。我們假設2018/19從美國進口大豆減少三分之一,即1000萬噸,折合豆油180萬噸,用菜籽油和棕櫚油來替代,那么國內將加大進口加拿大油菜籽,印尼以及馬來棕櫚油的數量,理論上看這樣操作等于變相依賴進口,且可能推升棕櫚油和菜籽油的市場價格。
南美大豆即將上市對豆油承壓
據數據顯示,2018年2月份國內各港口進口大豆預報到港87船556.1萬噸,較1月份的實際到港783.95萬噸下降29.06%,低于之前預期的590萬噸,較去年同期的553.00萬噸增長0.56%。天下糧倉數據顯示,3月預計國內大豆到港624萬噸,4月870萬噸,5月930萬噸,6月1000萬噸。目前國內豆油商業庫存總量137萬噸,較上周同期的137.779萬噸降0.779萬噸,降幅為0.57%,較上個月同期139萬噸降2萬噸,降幅為1.44%,較去年同期的118.76萬噸增18.24萬噸幅增15.36%,五年均值則是在96.3978萬噸。截止4月10日,國內本周大連三級豆油5690元/噸,較上月-90元/噸;山東日照四級豆油5680元/噸,持平與上月;廣東東莞三級豆油5700元/噸,較上月+250元/噸,整體來看,豆油現貨因貿易戰提振出現反彈。
貿易戰“打”或“不打”的區別
貿易戰剛剛開始,從基本面來看,如果中美若能和談,大豆進口稅并未增加,則后面隨著第二季度大豆巨量到港,為滿足豆粕需求,油廠有望加大開機率壓榨,屆時豆油產量也會隨之增加。那就意味著豆油目前基本面好轉似乎只是暫時現象,在中下旬豆油庫存還可能會重新提升,油脂整體供過于求的格局未改,油脂中遠期偏弱格局暫難改變。但若一旦貿易戰成為一場“持久戰”,雙方談判始終難以達成協議,無論大豆進口增稅何時落地,進口原料成本增加的預期都必然會抬升豆油的價格,加上南美進入收獲時間或出現的罷工,以及北美開播的天氣炒作的潛在利多,豆油有望領漲油脂板塊,現貨繼續上行的空間預計不小。
當前國內豆油嚴重供大于求,價格持續弱勢運行,而隨著中美貿易戰升級,這樣的狀況也將有望緩解,國內整體大豆到港量下降,國內油脂步入去庫存階段,有望改變我國油脂整體偏弱走勢。另外二季度南美收獲和北美種植不確定因素較多,因此從概率上來看豆油潛在的利多其實大于棕櫚油。中美貿易戰中我國加征大豆關稅的舉動無形中將增加豆油的進口成本,這一事件將使得市場空頭進場相對謹慎。加上油廠在四五月份南美大豆大量上市的時間節點,也會根據其自身的壓榨利潤多寡來調節壓榨量和壓榨率,加上做空油粕比獲利空間已然不大,因此預計豆油1809合約6200一線或為中期多空分水,預計價格的震蕩區間在6000~6400。棕櫚油的價格預計二季度震蕩區間在5150~5550,菜籽油的價格運行區間在6600~700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