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立案調查4個月后,國信證券因5年前的一樁保薦及財務顧問業務,被證監會開出罰單。
5月21日晚間,國信證券(002736)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官網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從事相關業務的人員龍飛虎、王曉娟、張苗、曹仲原于當日收到了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處罰字[2018]45 號)。
從公司層面看,證監會責令公司改正相關業務行為,擬沒收保薦業務收入100萬元,并處以300萬元罰款,另擬沒收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收入600萬元,并處以1800萬元罰款。兩項處罰均為“沒一罰三”,罰沒總金額為2800萬元。
國信證券在公告中指出:“截至目前,公司經營情況正常。”
此前,澎湃新聞曾經報道,國信證券于1月30日晚間發布公告披露,因公司保薦業務及財務顧問業務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雖然公告中并未明確點名,到底問題出在哪家上市公司的保薦及財務顧問業務上,但澎湃新聞記者從時間及事件對應分析,成都華澤鈷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ST華澤,股票代碼000693)是最吻合的上市公司。
在4月24日出爐的2017年年度報告中,國信證券披露,截至財務報表報出日,該案件仍在調查中。同樣未披露涉事公司名。
如今,證監會的調查終于塵埃落定,5月21日晚間的公告也證實了之前的分析,國信證券被罰確實與華澤鈷鎳有關。
國信證券稱,公司出具的《華澤鈷鎳恢復上市保薦書》、《華澤鈷鎳重大資產出售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之持續督導工作報告書》和《華澤鈷鎳重大資產出售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之2014年度持續督導工作報告書》涉嫌虛假記載、重大遺漏。公司在核查上市公司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資金和應收票據、以及利用審計專業意見等方面未勤勉盡責。
*ST華澤,前身為*ST聚友,2013年在國信證券的牽頭下,進行了重大資產出售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以及恢復上市兩大動作,完成了借殼上市。
不過,上市以來,這家公司似乎就一直亂象叢生。2015年開始,*ST華澤就不斷接受監管層的調查。
2015年11月23日,*ST華澤接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不實等證券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隨后,*ST華澤多位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陸續接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
2016年6月29日,*ST華澤又一次接到了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這一次的被調查理由是“因公司關聯交易和關聯擔保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
2018年1月23日,也就是在國信證券接受證監會的立案調查之前不久,證監會通過官網發布了《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成都華澤鈷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王濤、王應虎等18名責任人員)》。
證監會表示,當事人存在多項違法事實,如2013年、2014年及2015年上半年,未在相關年報中披露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資金及相關的關聯交易情況;2013年年報、2014年年報和2015年半年報存在虛假記載等。
經過當事人的申辯和證監會的復核,證監會對*ST華澤公司給出了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的處罰決定,對相關負責主管則分別處以90萬元至3萬元不等的罰款及警告。
2018年5月7日,*ST華澤披露,公司因未及時披露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涉信披違規,被四川證監局出具警示函。此前,該公司還因無法支付審計機構的審計費用,被稱為“A股最窮公司”。
從股價表現看,*ST華澤自3月21日復牌之后,連續走出了26個“一字板”跌停,公司在4月27日之后再度停牌至今。而國信證券的股價表現也一度受到重挫,在1月30日晚間發布了受到調查的公告之后,公司股價在1月31日慘遭跌停,但之后總體保持平穩。
值得一提的是,從罰款金額來看,雖然國信證券擔任的只是保薦商的中介角色,但罰款規模卻比*ST華澤受到的處罰要大得多。
不僅國信證券公司受罰,對此次保薦及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也分別受到了證監會的處罰。證監會在《告知書》中表示,依法擬對龍飛虎、王曉娟、張苗、曹仲原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
五年前的舊案依舊受到重罰,對券商業務的監管開始向前追溯,此外,從“沒一罰三”的懲罰力度來看,監管層對于上市造假也出動了“鐵拳”,無疑體現出監管層的日漸趨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