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顧志娟)據報道,繼錢寶網、雅堂金融、唐小僧紛紛“倒下”之后,被稱為民間四大高額返利平臺之一的聯璧金融于6月21日遭遇擠兌危機。
公開資料顯示,聯璧金融成立于2014年,隸屬于上海聯璧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聯璧”)。6月20日晚開始,陸續有投資者反映網貸平臺聯璧金融出現無法提現、官網打不開的情況。
21日上午,聯璧金融“告知”投資者稱,受互聯網金融大環境影響,近日出現集中兌付現象,也存在惡意擠兌,平臺將于當日下午3點給出具體措施和時間安排。
昨日下午3點,聯璧金融并未公布解決方案。新京報記者通過其App聯系客服,對方稱聯璧已和松江區政府、金融辦、開發區管委會以及斐訊集中討論了相關兌付問題,目前有關數據正在核實中,請投資者等待。
斐訊成立于2009年,為用戶提供智慧家庭領域智能產品和云服務,也是聯璧金融重要的合作伙伴。
21日晚間,斐訊對聯璧公司事件發出公告,承諾已售出硬件產品的K碼由斐訊負責協調第三方進行兌付,將通過技術手段轉至其他戰略合作伙伴平臺。
“0元購”背后“玩法”:以返現引投資
在聯璧金融投資者討論群中,大部分投資者表示,第一筆在聯璧金融的投資,是因為購買了斐訊的路由器。具體來說,就是斐訊的“0元購”模式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消費者買到路由器后,可獲取一個K碼,下載聯璧金融App激活K碼后,購買路由器的費用會在App上分期返還。以斐訊K2路由器為例,返現金額即為售價399元,1期(30天)后可以返現。
“0元購”模式使得斐訊躋身京東路由器銷量大戶,也使得大量用戶接觸到聯璧金融。一名在聯璧金融上投資總額超過100萬的投資者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買了斐訊的路由器后,他下載了聯璧金融的App,后來看見聯璧金融上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很高,就投了一些錢進去。“一開始挺好,提現也快,所以越投越多,做了快2年了,一直很穩。”他在聯璧金融上的累計收益已經超過6萬元。但因為投的是定期,現在無法提現。
聯璧金融自身也在用類似的營銷方式。在聯璧金融App有類似的“0元購物”專區,用戶投資一定金額的理財產品,可以獲得相應的商品。一般理財產品投資額是商品價格的10倍左右。同樣是399元的斐訊K2路由器,需在聯璧金融先投資4000元的理財產品。
聯璧金融App上的理財產品分為活期和定期兩種,活期“零錢計劃”年化收益率為6.9%,3月期定期產品年化收益率為10%,6月期為12%,高于市面常見收益率。但產品的資產投向并無詳情介紹。
在P2P理財門戶網站網貸天眼上,有投資者對聯璧金融的點評是:“盈利方式不明,債權披露不清,不能了解實際底層資產,有較大資金池嫌疑,疑似為斐訊公司輸血,平臺自身投資人較少,以0元購羊毛黨居多。”
兩公司關聯多,斐訊關聯公司曾為借款方
除了產品層面的合作關系,雙方還有多處關聯關系,并且聯璧金融的借款方曾出現過斐訊的關聯公司。
新京報記者查詢啟信寶網站發現,上海聯璧法人為儂錦,2015年1月6日新增三名股東韓凌、金偉、陳海東。金偉是斐訊公司持股的3家公司的法人,包括上海勃奈電子有限公司、上海映碧投資有限公司(已注銷)、上海通木投資有限公司;陳海東、韓凌在這三家公司中均有不同程度任職。
2017年5月24日,聯璧公司再次變更股東,金偉、陳海東、韓凌三名自然人股東退出,新增了上海柏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柏雪”)、上海松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松崖”)、上海彩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寧波梅山保稅港區融壁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四家法人股東。
四家公司與斐訊仍有聯系,新京報記者查詢企查查網站發現,上海柏雪監事、上海松崖法人祝華榮,投資了上海吾和事業發展有限公司,后者法人為金偉。
上海聯璧所投資的重慶智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陳海東任監事。聯璧投資的另一家公司麗江瑞錦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王佳彬,在斐訊的多家子公司如上海斐訊電通電氣有限公司、四川斐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斐訊通信(南寧)有限公司任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聯璧金融上的理財產品并不顯示借款方,但在聯璧金融交流群中,有投資者出示疑似聯璧金融理財產品說明截圖顯示,頻繁出現的借款方上海迅恒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迅恒”),三名股東中有兩名與斐訊有直接聯系。
上海迅恒此前有三個自然人股東:武雪鋒、張靜和徐錦賢(徐錦賢2017年12月退出)。其中武雪鋒、徐錦賢與斐訊均有直接聯系。武雪鋒任監事的上海朽兮電子有限公司,斐訊有參股;武雪鋒任監事的澎穎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斐訊通過上海通木投資有限公司參股。前股東徐錦賢原為斐訊的董事,2017年11月退出。
一名投資者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知道聯璧與斐訊之間有關系,但因為相信斐訊,所以一直在保持投資。
■ 行業
高息返利風險高 可能為龐氏騙局
近期,網貸平臺密集爆雷。以交易量達到800億、注冊用戶達1000萬的唐小僧最為引人關注。
唐小僧采取高額返現的模式吸引投資者。專家認為,此高息返利模式可能涉嫌龐氏騙局。
6月20日,上海網貸平臺管家金服發布暫停營業的公告。值得注意的是,管家金服也是高額返利模式,近期還在各大返利平臺推廣。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平臺要維持高返利狀態,就要解決返利資金來源的問題,大部分高返平臺因為“羊毛太厚”,在業務層面不具有可持續性,需要持續燒錢,自有資金并不足以支撐。
“燒完自己的錢后,再燒風險資本的錢,之后的話,不少平臺就打起了投資者資金的主意,套取投資者資金用于返利,就搞起了龐氏騙局。一旦走上龐氏騙局之路,出問題就是遲早的事情。”薛洪言說。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6月份以來,網貸行業新增問題平臺13家,大部分原因是提現困難。
薛洪言表示,在實體經濟去杠桿的背景下,市場流動性整體收緊,債務性投資品都面臨或多或少的壓力,這導致近期網貸問題平臺數量開始回升,債券市場違約率也有所上升。
■ 建議
專家:盡量選擇持牌機構和巨頭企業
網貸風險高發期,投資者應該如何規避風險?
中國小微信貸產業發展研究會主席嵇少峰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收益率明顯偏高,可能有問題,但并不是說低息就是安全的。
嵇少峰說,對于投資者來說,選擇平臺需要綜合考慮公司的經營能力、股東背景等。“但大家不要看表面,不能輕信平臺自己的宣傳,要自己去查詢工商信息,真正的股東背景是什么。”他表示,不建議投資者對網貸投入太多。
薛洪言提醒,資管新規出臺后,各種理財產品都在強調打破剛性兌付,投資者承擔投資理財的實質性風險成為大趨勢。
薛洪言建議投資者順應行業趨勢,降低債務性投資品的配置比例,可適當提高配置貨幣基金。在債務性理財產品選擇上,也要降低收益率預期,向持牌機構發行的低風險理財產品回歸;在平臺選擇上,應主動向持牌機構和巨頭企業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