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關易守關難 茅臺怎么站不穩800元
萬億市值才露尖尖角即刻回落 “魔咒”不破緣于投資者觀望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3月4日剛剛重回萬億市值的貴州茅臺在午后迅速跌落,這也是茅臺第五次只能在萬億市值“短暫停留”。昨日茅臺早盤表現疲軟,漲幅未超過1%,中午更是以微跌收盤。目前看來,貴州茅臺想要打破萬億市值“站不穩”的“魔咒”,似乎還有些乏力。
萬億市值“站不穩”
3月4日,貴州茅臺以795元高位開盤,市值直逼萬億關口。在當天中午收盤前,其股價攀升到797元上方位置,這也讓貴州茅臺市值第五次盤中突破萬億關口。但是,下午開盤以后,貴州茅臺隨著大盤以及白酒板塊的跳水快速回落,報收781.86元,跌0.94%。
這一次貴州茅臺的走勢與其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頗為相似。2018年1月15日,貴州茅臺開盤走高,迅速沖至階段性高價799.06元,公司市值首次突破萬億,不過很快便回落,收盤收綠,當天萬億市值僅保持了7分鐘左右。
另外,2018年6月6日、6月12日、6月13日,貴州茅臺盤中分別短暫達到800.95元、803.50元、802.62元高價,公司市值也短暫性位于萬億之上。
走勢全受大盤影響
事實上,仔細觀察貴州茅臺的走勢不難發現,最近并沒有企業方面利好刺激的茅臺,3月4日的走勢完全受大盤影響。
3月1日科創板開閘、MSCI大幅提高A股權重以及3月2日中美經貿多輪磋商顯效等消息,讓A股在消息后首個交易日三大股指全線上漲。滬指再度守住了3000點,作為龍頭股的貴州茅臺也借勢重上萬億市值。但是,與滬指不同,貴州茅臺沒有能夠守住萬億市值。
3月5日開盤,貴州茅臺再度開漲,隨后微幅震蕩,股價一直在780元上下徘徊,表現疲軟。而截至3月5日中午收盤,貴州茅臺微跌0.17%,報收780.50元/股。
投資者觀望釀“魔咒”
作為龍頭股的貴州茅臺,其在股市的表現一直無法用規律來總結。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貴州茅臺屬于A股市場中少見的長期牛股,自上市以來,其價格基本上呈現出長期上漲的運行態勢,其間即使發生“黑天鵝事件”,也并未改變貴州茅臺長期上漲的趨勢。
但是,綜觀貴州茅臺過去一年的行情不難發現,該股票走出了一條波浪起伏線,這與其2014年到2017年逐步攀升的態勢大不相同。在那三年中,貴州茅臺股價從100余元攀升到了700元上方。
而在2018年中,貴州茅臺股價始終沒能再度站穩更高的整數關口。去年三季報出爐后,其雖仍舊實現雙增,但幅度不及預期時,股價更是表現出令人驚訝的“脆弱”:貴州茅臺于2018年10月29日首次出現了一字跌停,跌破600元大關,次日更是險些跌破500元關口。
但在2018年,并沒有出臺任何針對白酒行業的重大利空消息。此外,貴州茅臺也與其他白酒股一樣大多業績向好發展。一個不及預期但仍舊業績上漲的財報卻造成了股價大跌,這不得不說是基于投資者的信心。
事實上,對于茅臺頻頻無法“站穩”萬億市值,除了大盤等一些客觀因素外,分析人士認為主要還是取決于投資者對茅臺這一高位價格如何定性——是新起點還是行情告一段落的峰頂。這歸根結底還是要看特定股東對貴州茅臺的期望值有多高。
在萬億市值面前,貴州茅臺幾次沖擊幾次落敗,且此前突破萬億市值后的行情大體上均上演了沖高回落的態勢,這也說明了投資人對茅臺萬億市值的定性還在觀望。
機構觀點
143份研報無一唱空
雖然昨日貴州茅臺的股價表現疲軟,但多家機構似乎對于茅臺都很有信心。在上周,還有機構發文稱茅臺重回萬億市值和800元股價上方只是時間問題。
2018年共有40家券商發布了143份與貴州茅臺相關的研報,而這143份研報無一唱空。其中,中金公司更是將茅臺的目標價格定在900元的高位。雖然在今年該公司下調了這一目標價,但仍高達860元。而貴州茅臺股價達到797元上方,就可以讓其重回萬億市值。
對于機構來說,這次貴州茅臺沒有在萬億市值之上“站穩”只是“小磕碰”,因為這一輪的上漲,貴州茅臺并沒有完全借助大盤的力量。
貴州茅臺上一次站上萬億市值時,上證綜指還在半年內沖高到3587點,當時上證綜指雖然震蕩下行,但一直維持在3000點上方位置。而此次反彈行情中,上證綜指剛過3000點位置,貴州茅臺股價便再次直逼800元高位。
此外,也有大量的資金買入茅臺。
數據顯示,陸股通北上資金自2018年10月29日貴州茅臺首次一字跌停以來總體呈凈買入趨勢,截至2019年2月28日,累計增持3258.77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從6.92%提升至9.49%,而其股價的連續上漲并未阻擋北上資金的熱情。
截至2月28日,2019年以來北上資金對貴州茅臺的增持數量達1937.59萬股。剛剛過去的2月份,北上資金的增持數量也有752.02萬股。
而以去年10月30日509.02元的低點起算,貴州茅臺股價反彈幅度已達55.06%。上周五貴州茅臺更是大漲4.54%,收盤價創下其歷史新高。機構認為,這些跡象均表明貴州茅臺正在上演“王者歸來”。貴州茅臺打破萬億市值站不穩“魔咒”似乎就在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