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體改革激發創新動能
“以前不了解政策,不知道成果轉化收入怎么分配合乎規定,通過天津市科技局政策服務組的幫助,我們規范了成果轉化路徑,成果轉化現金獎勵科研人員1728萬元。”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的徐主任感慨地說。半年前,他還在為如何合規發放獎勵激發科研人員活力而發愁。
從2019年開始,天津市科技局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服務機制“三步走”,兩年中,梳理政策54部形成匯編,根據科研院所、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總結收益分配等13個政策要點,同時成立政策服務組,逐個單位指導解決問題,真正做到解除成果轉化政策落實中束縛科研單位和人員的“細繩子”,激發創新活力。2020年,天津市年度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1100億元。
建立制度,鼓勵領導干部“敢作為”
“相關政策文件不允許一類事業單位從事經營活動,那一類事業單位還可以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活動嗎?”“單位利用自有技術自行研制、生產出產品并銷售是否屬于成果轉化,如何分配?”“這些科研人員提出的問題其實都是成果轉化工作中非常基礎的問題,在政策中也都有明確規定。但由于對政策不了解,使科研人員在工作中畏首畏尾,嚴重阻礙創新活力。”天津市科技局成果處副處長梁傳輝表示,針對這些情況,該局實施了解除“細繩子”的三步走。
目前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已全部下放高校院所,單位領導決策是成果轉化的“總閘門”。因此第一步就要建立制度,加強協調,鼓勵領導干部“敢作為”。
“敢于決策是實現成果轉化的前提。因此我們制定了相關制度,明確領導干部勤勉盡責未謀取私利的可以免除決策責任。同時市科技局與市紀委監委聯合為高校紀檢組組長培訓,明確領導干部收益分配等事項,消除高校領導決策的顧慮,激勵擔當作為。”梁傳輝舉例,比如技術作價入股被誤認為經商辦企業的顧慮、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現金獎勵被誤認為亂發津補貼等顧慮。
服務全覆蓋,推動科研單位“會作為”
“我們一直想制定關于特檢系統的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細則,但是目前國內這一行業都沒有可借鑒的政策出臺。國家及各部委在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績效工資、稅收優惠等方面共出臺了相關政策54部,這么多政策讓我們在制定細則的時候有點理不清頭緒,因此一年多細則都沒出臺。”天津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牛衛飛說。
針對特檢院的難題,政策服務組幫他們進行了政策的梳理,僅用了一周時間,一個適合特檢院的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細則就出臺了。值得肯定的是,天津特檢院率先推出的分配政策在全國特檢系統成了行業學習的典范。
“特檢院遇到的‘怎么做’的難題,很多科研院所都遇到過,我們通過第二步走,實現了政策服務全覆蓋,推動科研單位‘會作為’。”梁傳輝說。
針對科研單位在收入性質、凈收入核算等政策把握不精準等方面問題,政策服務組梳理政策要點,對全市高校院所進行現場宣講40余場次,培訓1800余人次,指導市農科院、特檢院等十余家院所岀臺政策,解決各單位凈收入核算、橫向項目界定等操作難題130個。
暢通路徑,激勵科研人員“愿作為”
“制定了政策,還需要指導科研人員運用好政策‘紅利’,讓他們真正從中受益。”梁傳輝介紹,為使科研人員做事不難,政策服務組建立包片負責制,一對一指導落實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獎勵政策,同時宣傳推廣典型成果轉化做法,讓科研人員“愿作為”。
政策服務組幫助科研人員走通技術作價入股路徑,南開大學一項成果作價入股1.05億元,獎勵科研人員8000多萬元股份;利安隆、久日新材等高校教授創業企業上市;中科院天津工生所出現成果轉化的“億元教授”,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意愿日趨強烈。
天津市科技局還在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市場環境上下功夫。目前天津技術轉移機構已發展到190多家;培訓科技成果評價師創新工程師、技術經理人等技術轉移人才900余名;設立技術經紀職稱專業,暢通人才晉升通道,58名經理人獲得職稱;組織“科技成果俏津門”品牌活動,挖掘企業技術需求,形成“企業出題能者破題”的揭榜機制,技術交易市場日趨活躍,2021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有望突破1300億元。
(本報記者 陳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