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5天的2021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昨日落下帷幕。本屆文博會首次以線上展會形式舉辦,通過云端打造線上云展廳、抖音線上會場和“文旅生活家”三大場景,突破時間、空間限制,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展商24小時暢游文博會。
截至昨日,“云上文博會”總訪問量達7000萬人次,其中抖音分會場“全民任務”活動將持續到12月6日結束,預計總訪問量破億。文博會開幕式在全網29個平臺同步直播,吸引線上觀眾超千萬人次,交出了一份不一樣的精彩答卷。
文化+數字
騰“云”而上精彩不斷
近年來,文博會積極順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趨勢,持續加快數字化轉型,本屆“云上文博會”的舉辦為這一進程按下了“快進鍵”。
“文博會是文化產業交流交易的‘大平臺’,從現場的、綜合性的文博會,發展到網上不落幕的24小時文博會,寧波文化產業的貿易線和產業鏈正不斷延伸拉長。”有專家表示。
此次展會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通過對線上展覽模式進行全新的結構設計和流程再造,打造集展示、交易、交流、互動于一體的網上展會新平臺,發揮網絡方便快捷、不受時空限制、互動性強等優勢,創新展會服務及產業交易對接模式,豐富展示形式,讓文化企業在“云上”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
5天×24小時不間斷集中展示、精準推送信息……“云上文博會”帶來的還有展示和交易方式的創新。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涼山等全國各地的330余家文旅相關企業及品牌于線上參展,通過即時通信、預約洽談、產品搜索、線上直播等功能與采購商交流洽談,將文博會的現場展示搬到互聯網上來,幫助廣大文化企業以較低成本參與展示和交易。
文化+互動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以寧波元素為核心打造的“明州十二時辰”老底子寧波文化直播專場,憑借新穎獨特的形式和內容,成為本次文博會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寧波本土文創類、語言類、民俗文化類、非遺類、美食類、戲曲類等各行傳承達人輪番做客直播間。寧波本土文化產業發展成果和各類文化精品在文化直播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通過文博會線上云展廳、抖音、鳳凰網、寧波發布等平臺同步直播,“明州十二時辰”引來全網超百萬人次圍觀,收獲了50余萬點贊。
子夜時分,“‘丑’躇滿志”美食專場“深夜放毒”,不僅可以“云品”中山大包、龍鳳金團、寧波烤菜、奉化八寶芋頭等十八道極具寧波特色的地道美食,還能了解制作技藝,探尋美食背后的傳承故事。
“推‘辰’出新”寧波電影專場,全面回顧寧波影人出品的經典影片,講述中國第一位專職電影導演——寧波人張石川拍攝中國第一部故事短片《難夫難妻》的艱難曲折。有位網友感嘆:“看了直播才知道,原來寧波與中國電影的淵源如此深厚。”
此外,展會結合“精特亮”主題,邀請達人拍攝創意短視頻,推出“60”秒云逛精特亮系列片,探索線上新模式,結合寧波文博會特色資源,充分展現寧波的本土文化創意。創意+互動,引爆無限可能。在“阿拉山海精”互動專區,話題挑戰賽、達人種草、貼紙互動、全民任務等多種形式,引導全民線上逛展、參與互動、直播購物。
與往屆相比,本屆文博會增設創意短視頻、網絡直播、線上文化展示窗口平臺,通過建立“互動話題挑戰賽”、全民任務、直播購物等多種互動性強、傳播度高的線上活動,助推文化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推廣。
文化+鄉村
點亮共同富裕之光
現今寧波很多鄉村小鎮完美逆襲成了高顏值、有內涵的打卡勝地。在村里,袁小仙的布藝玩偶、應明菊的帽語展藝坊、楊爺爺的百變木工件、俞大叔的奇幻竹編帽等老手藝注入了新創意,村民也搖身一變成為“寶藏藝術家”。
從葛家村到城楊村,再到洋山村,寧波的鄉村振興由點及面逐步鋪開,實現了村村有品牌、戶戶有特色。在“云上文博會”中就有一個“藝術振興鄉村”專題板塊,通過在線直播形式走進各個村鎮,感受當地的藝術氣息、鄉風文明和地域文化,展示文化產業如何賦能鄉村振興,實現有效成果轉化,助力共同富裕建設。
作為藝術振興鄉村的樣板,兩年前的葛家村還是一個每年村集體收入僅10萬元左右“無特點、無優勢、無潛力”的“三無村”。隨著一場“藝術家駐村”試驗,通過將藝術與鄉土農民碰撞、互動、融合,引導村民就地取材,以藝術為切入點創新創業,激發村民創作熱情,使村民成為鄉村振興的積極主體。在葛家村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石頭堆成了“彩石畫卷”、殘舊圍墻“變身”創意柵欄、老式電線柱搭配竹子走上“田園風”……通過藝術振興鄉村建設,“藍圖規劃”正在變為“現實畫卷”。如今,葛家村已打造出40多個藝術共享空間、300多個文創產品,成為火遍海內外的“網紅村”。
共創帶共富,在這一過程中,葛家村挖掘和培養了鄉建骨干1338名、家庭產業能手79名、鄉村治理人才31名、鄉村導游19名、鄉村講師36名。村莊營業額累計超1000萬元,村莊接待游客累計百萬人次,來村培訓學習人員超2.5萬人次。設計成果上萬件,輻射帶動村莊1800余個,培育鄉建藝術家1500余名,帶動村民創業100多名,組織藝工隊30支。
目前,以寧海葛家村為代表的文化深耕模式已入選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并在寧海、鄞州、余姚、象山等多地全面鋪開,同時通過東西部協作幫扶推廣到四川、貴州等地。
“文化+”意味著無限創意,將釋放無限可能。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寧波各類文化企業注冊數5萬余家,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從2016年的586億元增長到去年的987億元,年均增長達14.1%,占全市GDP的比重也從6.9%增長到8%。
(記者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