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熬夜、有存款、堅持健身、成功脫單……一年重新翻開篇章,立flag(指定下目標)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儀式感。然而,目標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打臉”。有人翻閱去年年初的工作計劃,想看看自己過去一年究竟干了什么,結果發現flag倒得慘不忍睹。有網友形容:“年初的你躊躇滿志,年尾的你只會明年再說。”
盡管如此,立flag依舊讓人“上頭”。“2022年的flag就是戒掉奶茶”“每天手抄一篇英文,一邊學英語一邊練字”“以后再也不抽煙、不熬夜了”……在社交平臺豆瓣,甚至有一個“我們都愛立flag”小組,不少組員都已經定下了今年目標。而且為了防止被打臉,他們下載付費App、加入互相監督小組、學習各種堅持的方法,信誓旦旦地奔向新一年。
打卡中斷就扣錢
flag做成一門“生意”
“今年我一定要每天寫日記!”在傳媒行業工作的小李在今年年初就立下了這個flag,一方面是想記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能保證自己的輸出,間接提升工作能力。有意思的是,這已經不是小李第一次立下這個flag,去年也是一樣,只不過到5月份就沒堅持下去了。“那段時間太忙了,有時下班回到家都12點了,真的沒力氣再思考了。”小李說道。
為了保證今年能夠風雨無阻地寫日記,小李“下血本”花188元,在某打卡軟件App里設置了挑戰金。記者了解到,使用該App可以自己設定目標和周期,比如小李設定的365天每天寫日記。接著還可以設置挑戰金,有5元、10元、88元、188元、888元以及自定義的選項。若每天堅持打卡、挑戰成功,挑戰金立即返回“我的余額”,可以提現,如未堅持每天打卡,系統將判定挑戰失敗,挑戰金全部扣除。當然這其中還有請假、鼓勵、贊賞等各種機制的玩法。
讓flag和錢掛鉤,確實能提升部分人堅持的動力。但有人擔心“賠了夫人又折兵”,更傾向于大家互相督促的辦法。比如今年即將大學畢業的小蔣,就選擇加入了豆瓣小組群,每天在小組內打卡,分享當日的成果。還有人會組建微信聊天群,在群里互相督促。而這些辦法的本質,都是讓人不那么孤獨地堅持。在立flag并嘗試執行的過程中,“成為更好的自己”會帶給人一些接近成功的快感,此時有人在一旁見證并可以分享喜悅,更會極大地提高人的動力。
先把目標定的小一點
flag不倒的一些“秘訣”
在立下flag的人群中,哪些人最多?2021年年初,淘寶教育發布的《2021間歇性躊躇滿志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消費者在開年第一周就立下了數以百萬計的flag,而用訂單立下最多flag的人群是95后。從消費群體劃分上來看,成年人立的最多的flag是“領證”。其中,法律職業資格證、普通話等級證消費最多;計算機等級證、教師資格證、會計證等相關課程緊隨其后。
然而,每到年末,與年初那些在自己躊躇滿志時信誓旦旦立下的flag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些flag有的早已被遺忘,有的或再次被提上日程,成為新的一年的flag。正如《報告》中指出,成年人的flag往往自定義,周期長、見效慢、年復一年,4成消費者選擇將flag先放購物車晾一晾,等待下一個躊躇滿志的時刻。
除了依靠App、他人監督等外界幫助,還有什么能讓flag屹立不倒呢?有研究表示,具體的數字也能更容易看到你的flag進度。如果你的計劃是瘦20斤,那當你瘦了19斤時肯定還會再加把勁兒努力一下。還有人對馬拉松運動員做了一項研究,他們的目標是4小時跑完。結果發現,很多人傾向于在3小時59分鐘內跑完,而不是4小時1分鐘。這說明,大多數人都更喜歡“超額”完成目標,具體的數字能讓人更加努力。而“一年瘦20斤”也許并不是flag的最佳答案,改成“每個月瘦2斤”效果可能更好。
立flag為什么讓人“上頭”,是因為這件事本身就會給人一種成就感。當寫下目標時,我們就已經在幻想成功的自己了。所以今年的你立flag了嗎?
(商報記者 祝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