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股市震蕩,基金大跌屢屢登上微博熱搜,部分基民苦笑“韭菜連根都沒了。”大跌之際,不少基金公司紛紛喊話呼吁投資者長期持有基金。記者注意到,一些明星基金不僅今年以來凈值跌幅逾20%,近一年的表現也讓投資者失望,跌幅超過20%的比比皆是。一些投資港股、中概互聯的QDII基金更是跌到“慘絕人寰”,12只QDII基金凈值最大回撤超60%。昨天,A股暴力反彈,是到了抄底時刻了嗎?
基金頻頻跌上熱搜
“原本想抄底,沒想到被抄了家。”近期,全球市場動蕩,基金屢屢跌上熱搜,不少基民紛紛吐槽基金下跌“沒底線”。尤其是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和重倉新能源、白酒、醫療等賽道的權益類基金,均遭遇到大幅回調。按照2021年以來最大回撤看,已經有100多只基金凈值跌超50%,其中一些知名基金經理旗下的產品也赫然在列。
此外,一些高位建倉的次新基金表現更為慘烈,去年6月8日成立的次新基金——博時中證全球中國教育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在成立后半年多,凈值已經回撤了近68%。有20只次新基金凈值最大回撤超50%。另外,除了博時中證全球中國教育ETF這只QDII基金外,還有11只QDII基金凈值最大回撤超60%。記者注意到,以2021年最高點計算,共有百余只基金凈值最大回撤超50%。包括大家熟悉的知名基金經理劉彥春執掌的景順長城績優成長和景順長城集英成長兩年兩只基金,去年以來凈值最大回撤超過50%,景順長城集英成長單位凈值從去年初的2.5662元回調至今年3月15日的1.1684元。該基金去年年報重倉股分別是貴州茅臺、美團-W,瀘州老窖、中國中免、五糧液、邁瑞醫療、騰訊控股等。張坤的易方達亞洲精選回撤也超過50%。該基金的去年年報重倉股分別是港交所、騰訊控股、京東集團、阿里巴巴等。
在凈值最大回撤超50%的基金中,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ETF、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等最新規模超過百億元。
除了QDII基金,一些只投資A股的權益類基金近期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比如,“醫藥女神” 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最近一年最大回撤也超過了40%,該基金重倉的醫藥股中,不少已經腰斬。
可以抄底了嗎
昨天上午,A股反彈后再度下探,基金“紅了又綠”,但中午收盤前大盤終于V起來,并走出了蕩氣回腸的暴力反彈。對很多基民來說,昨天的基金賬戶終于“回血了”,A股到底了嗎?基金能抄底嗎?對此,有業內人士坦言,如果投資者風險偏好比較高,現在這個點位分批建倉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投資者沒有那個耐心,承受不了波動,那么不建議投資權益類基金,因為往往會“割在最低點”。對于保守型投資者而言,長期持有可以考慮純債基金和貨幣基金。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現金充足的話,選擇定投是一個不錯的分攤成本的方式。
基金大跌之后,什么時候才能回本?歷史數據顯示,如果我們在2017年追高買入,不幸趕上2018年熊市,再經過2019年的上漲,95%的基金是正收益。持有到2020年底,正收益的概率達到了99.1%。到了2021年,正收益概率達到了99.5%。持有時間越長,偏股型基金正收益概率越大。而債券基金并不是持有時間越長,正收益概率越大,而是呈現“垃基”只會越來越爛的特點。此外,行業主題基金風險高,回本時間非常長,甚至5年都回不了本。所以,對投資者來說,精選基金,選擇合適的基金經理和基金產品,顯得尤為重要。
(記者 潘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