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震蕩之際,一些基金公司開啟新一輪自購,承諾以自有資金增持旗下基金產品,提振信心。葛蘭、謝治宇、傅鵬博等不少頂流基金經理逆勢布局,也開啟“買買買”,新進或增持了不少A股股票。有觀點認為,A股估值風險或已得到較為充分釋放,A股已逐步浮現再配置機會。
基金公司開啟自購潮
近期,基金公司紛紛表態開啟自購。3月16日,睿遠基金公告稱,公司將使用自有資金再次申購旗下基金不低于1.5億元,并承諾持有時間不少于5年。3月17日,易方達基金公告近日運用固有資金兩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基金及FOF基金。同日,交銀施羅德基金、天弘基金也宣布分別以5000萬元、1億元固有資金申購旗下公募產品,持有時間為3年以上、不少于1年。
3月18日,中歐基金發布公告稱,將使用固有資金自購旗下偏股型基金及FOF合計1.5億元。完成本次投資后,中歐基金今年以來自購的旗下偏股型基金及FOF總金額將達到2.6億元。此外,信達澳銀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購,甚至還有基金公司一周內兩次宣布自購。
事實上,這并不是公募基金公司和明星基金經理今年首次“自購潮”。早在今年1月底時,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南方基金等20余家公募基金紛紛發布自購公告,一眾“頂流”基金經理也紛紛放開限購表示對資本市場長期看好。
除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也出手自購。百億量化私募九坤投資(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坤投資”)在3月18日宣布即日起采用每月定投的方式申購旗下股票型資管產品,每月定投金額為1000萬元,定投周期為3年,總計3.6億元。這也是九坤投資在年內的第二次自購,今年1月28日,九坤投資曾宣布將以1億元自有資金申購旗下產品,并至少持有3年以上。
對于近期基金的“自購潮”,有觀點認為,這或許意味著當前市場處于相對底部區域,對投資者來說或是一個較好的入場時期。
明星基金經理熱衷“買買買”
除了基金公司“買買買”,一些明星基金經理也自掏腰包買入自己旗下的產品。
3月16日,信達澳銀基金明星基金經理馮明遠公開表示,近期已自購自己管理的產品超百萬元。3月17日,中庚基金旗下三位基金經理丘棟榮、陳濤、曹慶宣布分別以不低于1500萬元、不低于500萬元、不低于200萬元的金額自購相關在管產品。3月18日,嘉實基金發布公告,嘉實基金經理梁銘超出資156萬元自購其管理的嘉實均衡臻選一年持有期基金。近一個月以來,嘉實基金姚志鵬、譚麗、蔡丞豐等4位基金經理自購本人所管理的基金,自購金額100萬元到200萬元不等。
盡管市場震蕩,但明星基金經理依然看好自己持倉的標的,進行了加倉,以期獲得更好的收益。記者梳理葛蘭、謝治宇、傅鵬博等部分明星基金經理的部分持倉動態發現,2021年四季度,他們對其跟蹤的領域均進行了不同程度加倉,葛蘭逆勢增持長春高新,同時還新進了多只醫藥股,包括健民集團、微納科技、惠泰醫療等;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增持了上海家化、普洛藥業、鵬鼎控股、梅花生物、芯朋微等,還新進了大全能源、創世紀、澤宇智能等個股;傅鵬博也增持了不少A股標的,其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增持了萬華化學、國瓷材料、晶豐明源、松井股份等,新進了邁為股份、國光電氣等。
對于后市,睿遠基金表示,越是悲觀的時候,越應該多一些信心。就企業長期價值而言,當股價調整遠超內在價值調整時,意味著未來預期的潛在回報率顯著上升,但實現的前提是投資者能相對準確地判斷企業的內在價值。選擇優秀上市公司,牢記估值,不預測短期市場,感受周期,是睿遠基金對長期價值投資的理解。
(記者 潘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