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磷礦石價格持續大漲,統計數據顯示,7月底國內磷礦石均價較4月底已經大漲近50%,較去年同期更是接近翻倍,并創出歷史新高。
磷礦石價格的持續上漲帶動了相關上市公司業績的高速增長。其中,國內磷礦“龍頭”川恒股份(002895)近期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87億元,同比增長57.7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54.08%。
(相關資料圖)
新能源改變磷礦供需邏輯
磷礦石是磷化工產業鏈的起點,可用來制作化肥、黃磷及其磷化合物等,廣泛應用于農業、養殖業、化工等領域。磷礦石之前的需求主要用于傳統行業,因此每年的需求比較穩定,但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車的高速發展,鋰電池產業的高景氣正在逐漸改變磷礦的需求邏輯。
伴隨著近年來新能源車的高速增長,相比三元電池,低成本的磷酸鐵鋰電池逐漸成為主流車企和新入局者的絕佳選擇。
據了解,磷酸鐵鋰作為鋰電池的重要構成之一,在成本中占到了40-46%,而磷酸鐵鋰上游的磷酸鐵,也占據磷酸鐵鋰成本一半以上,磷化工自然也乘上了新能源“東風”,成為市場資金發掘的新“洼地”。
據券商測算,每生產1噸磷酸鐵鋰需要消耗約1.9噸磷礦石,到2025年我國磷酸鐵鋰電池的總需求將達到366GWh(吉瓦時);到2035年,總需求量甚至將再增長2倍,達到1056GWh。
受磷酸鐵鋰電池需求激增影響,去年以來,多家磷化工企業宣布要切入新能源車供應鏈,投資興建磷酸鐵鋰產能。隨著新能源產業爆炸式增長,電池端對磷酸鐵鋰的需求將增加。根據國金證券的測算,至2030年新能源需求占比將達到15%。
國泰君安分析,預計新能源產業到2025年每年將消耗470萬噸磷礦石需求。此外,除了新能源產業對磷礦石需求快速增長外,未來幾年磷肥、飼料對磷礦石需求將穩中有漲。
磷礦石行業擴產“大不易”
磷礦屬一次性礦產資源,國家戰略資源。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磷肥生產國,約占全球總產量的近四成,隨著近兩年國際局勢及糧食安全考慮,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提升了對于磷礦石的重視。
而作為一種戰略性資源,面對下游需求的大幅增長,磷礦石卻不是想說擴產就能擴產那么簡單。一直以來,磷礦石產量擴充面臨兩個壁壘,分別是開采的政策壁壘和資源稀缺壁壘。
就政策方面看,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對磷礦石行業進行規制,磷礦產量明顯下滑。包括山東、江蘇、江西、湖北等省份在內,針對礦山行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其中湖北安全生產檢查將持續到12月底,而湖北省磷礦石2021年產量占全國46%,接近一半水平,可見安全生產檢查使得磷礦產量整體受到了較大影響。
此外,由于磷礦石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循環利用等特點,當前全球磷礦石的存儲增速和產能增速均處于緊平衡狀態,國內磷礦石儲量僅占全球5%,但年產量占據世界總產量的41.85%,若按靜態的儲備量和產量計算,當前的磷礦石儲量只能供開采34年。因此,自2016年以來,出于環保和資源儲備,國內磷礦石產能持續下滑。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磷化工行業本身屬環保高壓型,總產能受指標限制,即便不考慮技術因素,進行產能置換,中期能擴張的產能也難以滿足需求。一個磷礦廠從獲得采礦權到完全形成產能需要2到4年,雖然國內部分企業有新增磷礦擴產計劃,但新產能基本處于“探轉采”階段,且每年釋放量也有限制。
有分析師表示,目前磷礦石下游企業原料庫存低位,市場現貨流通量不足,疊加新能源產業所釋放出來的需求,長期來看磷礦供需緊張或將成為常態。這也造就了今年來磷礦價格持續大漲,并創出歷史新高。
業績大增全力進軍新能源
磷礦價格高漲也帶動了相關企業業績的大幅提升,川恒股份近期發布的半年報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54.08%。
川恒股份也是我國的磷礦“龍頭”企業。據國信證券研報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磷礦石儲量約32億噸,年產量8500萬噸,前十大磷礦石生產企業貢獻近一半產量,上市公司中云天化、興發集團、川恒股份目前產量居于前三。
川恒股份作為國內磷化工行業技術領先企業,公司在主要產品消防級磷酸一銨和磷酸二氫鈣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國內行業首位。
據了解,川恒股份生產基地位于貴州省福泉市,大型磷礦山位于貴州省甕安和福泉地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公司已經形成礦山開采、磷酸鹽產品生產、磷化工技術創新、伴生資源開發利用、磷石膏建筑材料、磷營養技術服務、產品銷售為一體的磷化工循環經濟產業群,公司具備較強的一體化競爭優勢。
中報顯示,在磷礦石開采板塊,川恒股份上半年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05.73%;磷化工產品板塊報告期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52.92%。對于營業收入的增長,川恒股份稱主要系產品銷售單價上升及新增磷酸銷售收入。
隨著新能源產業對磷礦需求的高速增長,川恒股份正在逐步推進向新能源行業轉型。據悉,公司正以現有產業鏈為依托持續布局磷酸鐵、六氟磷酸鋰、磷酸鐵鋰等新能源材料,已與福安、甕安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共投資170億元,遠期可建成160萬噸/年電池用磷酸鐵和20萬噸/年電池級磷酸鐵、2萬噸/年六氟磷酸鋰和10萬噸磷酸鐵鋰生產線。
此外,川恒股份還與金園、欣旺達設立子公司,布局海外鋰礦。截止中報,10萬噸磷酸鐵項目建設進度達65%,2000噸磷酸鐵項目建設進度100%,公司電池級磷酸鐵遠期規劃產能超百萬噸。公司上半年還與國軒集團新設合資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六氟磷酸鋰、雙氟磺酰亞胺鋰等研發、生產等。
產能方面,川恒股份今年預計還有150萬噸/年磷礦選礦、30萬噸/年硫鐵礦制酸、廣西鵬越20萬噸/年半水-二水濕法磷酸及深加工等項目可建成投產,進一步擴大公司產能和行業競爭優勢。
在業績十分亮眼的半年報發布后,多家機構相繼對川恒股份上半年業績進行了點評。機構普遍對該公司業績增長的邏輯表示認可,并看好公司向新能源材料方向的轉型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