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與科技是否有邊界?金融科技同穩經濟的關系是什么?金融科技倫理是自律自發還是受外界要求?近日,浙江數字金融科技聯合會金融科技倫理(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聯合數字金融開放研究平臺,共同主辦了一場圍繞“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的研討峰會,政、產、學、研近40位專家和學者進行了全天的熱烈討論,暢談金融科技熱點問題,提出金融與科技應相向而行,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金融同科技要相向而行,金融需要擁抱科技,不斷吸收科技最新成果來改造傳統金融,科技也要明確金融服務規范,從而發揮科技的積極作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也進一步表示,在當前要穩住經濟大盤的背景下,討論金融科技問題具備重要意義。從根源上來看,金融風險來自于實體經濟,金融科技有助于金融體系運行的風險防控,彌補人工控制風險的不足,也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浙江數字金融科技聯合會會長、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院長賁圣林提到,全世界對金融科技的“負責任”充滿期待,對其倫理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聯合國倡議負責任的投資原則、美國國會最近提出《負責任的金融創新法案》,人民銀行也提出打造負責任的金融科技新生態。
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科技哲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段偉文也提出,科技倫理治理要走向正軌,和科技創新一樣有從0到1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當下對數字化的運用已到了新的階段,需要帶著新的認知方式來看待問題。現場參會的企業代表,螞蟻集團副總裁、安全和隱私技術委員會主席韋韜表示,金融科技倫理對于企業而言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當前技術同倫理、治理、法律強交叉的背景下,螞蟻在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算法公平等領域扎實踐行,如何進一步向前發展還需行業繼續探索共識、獲得監管指引。
(見習記者 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