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600030)發布研究報告稱,復合集流體由于:1)安全性高;2)重量輕,提升能量密度;3)成本低等優勢,在電池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下,未來有望逐步替代傳統銅箔/鋁箔。新技術工藝的核心是保證基膜性能和鍍銅/鋁的過程控制,以解決基膜和銅/鋁的延展性不同而在卷繞和輥壓時存在涂敷不均勻的問題。產業鏈中設備、基膜和復合集流體均具有較大的國產替代潛力。
(資料圖)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復合集流體在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具有優勢。
與傳統純銅/鋁不同,復合集流體是基膜和銅/鋁的復合材料,以PET銅箔為例,其結構是4.5μm的PET基膜+上下兩面各1μm的銅層。其優勢在于:1)PET層和磁控濺射形成的阻燃結構,降低電池燃燒起火爆炸的可能性;2)PET材質重量輕,降低了電池的整體質量,從而提升了能量密度;3)減少銅箔/鋁箔的使用量,成本較低。
復合鋁/銅箔工藝流程短污染小,替代傳統工藝。
與傳統箔材的制造工藝不同,傳統的鋁箔和銅箔主要是由輥壓或電解工藝生產得到;而復合鋁/銅箔是在厚度4μm的塑料薄膜表面采用磁控濺射和真空蒸鍍的方式,制作一層50-80nm的金屬層,然后通過水電鍍的方式,將金屬層加厚到1μm,制作總厚度在6-8μm的復合金屬箔,用以代替4-13μm的傳統集流體。
技術難點待突破,核心是基膜性能和鍍銅/鋁的過程控制。
復合集流體由于基膜和銅/鋁的延展性不同,在卷繞和輥壓時存在銅/鋁不均勻的問題。1)基膜的性能尤為重要,PET的沖擊強度和彎折性能更好、較好的高低溫性能、對水蒸氣的滲透性較低以及更好的絕緣性能,在目前基膜中應用較多。日本東麗是PET基膜的龍頭,目前國內企業如雙新新材等在追趕;2)磁控濺射和水電鍍過程中噴鍍的工藝會影響均勻性、柔韌度、延展性和抗氧化性。
新技術帶動新的國內產業鏈機遇。
復合集流體作為新的技術,目前主要由國內企業推動制造和工藝改進。
風險因素:復合集流體技術進展不及預期;復合集流體成本下降不及預期;國產替代低于預期;出現其他新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