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蔡俊 編輯 吳悅
聽起來高精尖的高通量腫瘤基因檢測領域,可能會誕生一家A股上市公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9月,上交所恢復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世和基因”、公司)的IPO審核。此前,公司因聘請的證券服務機構,即中水致遠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導致上市進程一度中止。不過,目前評估機構已按規定履行復核程序,公司上市之路重啟,進度為已問詢。
世和基因主營業務為腫瘤基因檢測,截至2021年雖未盈利,但估值已達62億元。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95億元、4.06億元、5.17億元,凈利潤各自為-0.12億元、-1.41億元、-0.85億元;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期間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14億元、-0.98億元、-1.04億元。
高估值的原因,在于世和基因擁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和主營業務高毛利。不過,公司何時扭虧為盈還取決于市場開拓程度。同時,同行的兩家企業已赴美上市,但市值一路走低,目前已低于世和基因的估值。
高毛利不代表高盈利
還未盈利卻實現60多億元估值,世和基因的一大看點就是技術。
根據招股書,世和基因的主營業務是向腫瘤患者開展基因檢測。過程中,公司采用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國內擁有該技術的企業較少,除了公司外,還有美股上市的燃石醫學(BNR.US)、泛生子(GTH.US)。
2021年,燃石醫學、泛生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08億元、5.32億元,凈利潤各自為-7.97億元、-4.96億元。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腫瘤高通量基因檢測市場中,包括世和基因在內的三家國內企業合計市占率超30%,剩余份額被海外企業瓜分,如Guardant、Grail、羅氏等。
不僅擁有一定門檻的技術和市場份額,世和基因的主營業務毛利率也較高。
2021年,世和基因的臨床檢測服務收入為3.78億元,占同期收入的74.4%。若再細分,檢測服務又可分為腫瘤和感染類,其中腫瘤服務收入3.21億元。2019年和2020年,臨床檢測服務的毛利率均超過84%,2021年公司因擴大感染類檢測服務,毛利率下降至77.83%。
無論如何,腫瘤檢測一直維持著較高毛利。根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公司腫瘤檢測的銷售單價均保持約1.1萬元。其中,2021年公司臨床檢測服務的營業成本為8378.49萬元,完成腫瘤基因檢測2.89萬例。以此測算,再考慮成本還包含感染類,公司單次腫瘤檢測的成本最高不超過2899元。
不過,高毛利并不意味著高盈利。世和基因與國內同行仍處于虧損,從數據上看,三家企業收入相近但凈利潤虧損的差距較大。究其原因,各家企業的費用支出有明顯差距。
2021年,世和基因、燃石醫學、泛生子的研發費用為1.31億元、3.68億元、2.54億元,研發費用率各自為25.44%、72.43%、47.74%。今年上半年,燃石醫學的研發費用繼續上漲,以同比超50%的增速達到1.2億元。
銷售費用方面,2021年世和基因、燃石醫學、泛生子分別為2.5億元、3.03億元、3.43億元,銷售費用率各自為48.34%、59.68%、64.51%。從構成上看,職工薪酬占比最大。截至同期,世和基因、燃石醫學、泛生子分別擁有銷售人員546人、1394人、1154人。
實際上,手握的資金有限也制約了世和基因的費用支出。2020年,燃石醫學和泛生子上市時,分別募資2.81億美元(約20億元)、2.6億美元(約18億元)。招股書顯示,本次世和基因擬通過上市募資15.5億元。其中,四個項目用于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發,合計8.8億元。另有6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截至2021年,公司貨幣資金1.37億元,資產負債率17.82%。
整體估值高過同行市值
一旦完成上市,世和基因的費用支出或將急劇擴大。不過,公司的收入能否大幅上漲,還有賴于市場整體空間。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16年至2021年國內高通量基因檢測的市場規模由7億元增長至4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41.1%。以此測算,若市場繼續保持40%的增速,2025年整體空間將達149億元。
不過,該機構也指出,由于相關腫瘤檢測服務未納入醫保,因此2021年市場滲透率僅為10.6%。單次檢測就要花費1萬余元,對普通患者而言,著實是不小的開支。
一頭是患者自掏腰包的意愿性,另一頭,合作醫院的拓展也是腫瘤檢測的難點。
招股書顯示,腫瘤檢測目前集中在三甲醫院和腫瘤專科醫院實施。根據衛生部門統計,截至2021年全國三甲醫院共有1441所,腫瘤醫院150所。同期,世和基因在招股書披露,其檢測輻射的醫院數量為數百家。其中,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為公司貢獻收入1301.14萬元。
燃石醫學和泛生子方面,兩家企業的銷售人員均遠超世和基因,但收入與公司接近。2021年,燃石醫學合作的醫院數量為64家,該企業表示正打造院外的實驗室市場,開辟新的銷售渠道。
同時,在三家企業收入相近的情況下,世和基因的整體估值已高于目前兩家同行的市值。
2021年4月,世和基因完成上市前的最后一次股份轉讓,對應估值為62億元。截至9月21日,燃石醫學、泛生子的市值分別為3.33億美元(約23元)、0.9億美元(約6元),與2021年4月底的31.96億美元(約206億元)、18.7億美元(約120億元)市值相距甚遠。由于燃石醫學、泛生子仍處于虧損狀態,因此截至9月21日,兩家企業的PE分別為-2.53倍、-1.15倍。雖然世和基因的虧損額要小得多,但參照兩家同行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美股市場給予這一行業的估值水平并不樂觀。
今年8月,泛生子創始人宣布將發起私有化要約,以每股1.36美元收購已發行的普通股。
而世和基因的機構股東,包括了北陸藥業、國新資本、東方邦信、興證片仔癀、寧波軟銀、同創偉業等。這里面,截至招股書簽署日,世和基因仍身負多個對賭條款。
其中,同創偉業要求世和基因在2023年底前上市,若未如約完成,有權要求公司實控人和一致行動人回購股份,該部分占總股本的0.71%。另有6名股東,要求公司在2024年前完成上市,條款也是要求對方回購,合計股份為5.17%。
對此,世和基因在招股書中引用科創板的規定,如對賭協議不存在公司控制權變化、不與市值掛鉤、不嚴重影響持續經營能力等,認為協議“不會對發行人本次發行上市造成實質性障礙”。(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