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系列、《這!就是街舞》系列等“爆款”綜藝背后的操盤手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燦星文化”),日前因“鄧紫棋討薪”一案陷于訴訟風波。
【資料圖】
燦星文化對于上市堪稱執念,為此已苦等數年,并幾經周折于A股與港股。此時背負上與知名明星關聯的千萬官司,對于公司意味著什么?燦星文化能否撥開云霧見到“燦星”?
被訴拖欠鄧紫棋1630萬或涉違約
天眼查顯示,近日,蜂鳥音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蜂鳥音樂”)與燦星文化演出合同糾紛一審文書公開。文書顯示,2016年4月,燦星文化計劃邀請蜂鳥音樂旗下藝人鄧紫棋錄制參與錄制《蓋世英雄》,雙方就合作事宜進行多次協商,對合同主要內容等基本達成一致意見。隨后,在雙方尚未簽訂書面《錄制嘉賓聘請合同》情況下,燦星文化以節目錄制檔期緊張為由請求鄧紫棋提前錄制節目,鄧紫棋實際參與錄制一期真人秀及三期節目。但錄制節目后,燦星文化一直未與蜂鳥音樂簽訂書面合同及支付報酬。
早在2018年,蜂鳥音樂及鄧紫棋便以侵害表演者權為由起訴燦星文化,不過該訴求被駁回,并被法院認定雙方糾紛實際是演出合同違約糾紛。
針對本次起訴,蜂鳥音樂認為,雖然雙方未簽訂書面演出合同,但公司已履行合同主要義務、燦星文化已經接受,雙方合同已經成立,故燦星文化應支付費用1630萬元。目前,由于該案涉港且訴訟標的超1000萬元,正移送他院處理中。
圖源:天眼查
原創電子音樂綜藝《蓋世英雄》于2016年6月19日至9月4日播出,收官6年多,鄧紫棋仍在“討薪”,且似乎仍未見盡頭。對此網友觀點也是不一,有人認為“明星收入真高”;也有人感嘆,原來藝人也會被拖欠這么久的報酬。
深陷多起法律訴訟與糾紛
制作出《中國好聲音》《這!就是街舞》等“爆款”的燦星文化,無疑是我國綜藝界不可小覷的一方力量。或因此底氣,公司于數年前便開始沖擊“綜藝第一股”,然而深陷多起法律糾紛、侵權訴訟儼然或已成為上市“攔路虎”。
除了本次新增千萬訴訟外,天眼查顯示,燦星文化關聯數萬條法律訴訟信息。就在不久前,公司旗下另一檔綜藝《蒙面舞王》被控涉嫌多起侵權。B站UP主、琵琶樂手“柳青瑤本尊”此前曾發布視頻維權,稱INTO1組合隊長歌手劉宇在《蒙面舞王》中《公子半遮面》舞臺表演曲目涉嫌侵權她的原創琵琶樂作品《蘭陵王入陣曲》,她將起訴江蘇衛視、愛奇藝、優酷、燦星文化及劉宇侵權。幾乎是同時,還有網友發文稱《蒙面舞王》所使用的面具抄襲,并曬出多張對比圖。
上述事件或反映了燦星文化存在大量法律內控缺陷。以《蒙面舞王》面具被指抄襲事件為例,維權網友稱節目組派人和她協調,疑似工作人員卻在溝通中表示:“我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不知道該怎么處理。”
圖源:網絡
燦星文化及后來重組的上市主體星空華文曾多次在各版本招股書坦言,公司面臨一定法律風險,“公司可能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如果雙方或者多方發生糾紛、涉及法律訴訟,除可能直接影響公司經濟利益外,還可能影響公司的行業形象,最終對公司的業務開展帶來不利的影響”“法律糾紛或訴訟可能使我們須承擔責任,分散管理層的注意力,并對聲譽造成不利影響”。
盡管燦星文化表示,為避免出現侵權和糾紛,公司開展業務須與各合作單位或個人等權利方簽訂合約,約定詳細的權利范圍,并在使用之初全面核查知識產權狀況等。從實際經營看,上述措施是否落地、生效仍待驗證。
有市場人士分析表示,通常地,若企業在上市申請的過程中遭遇重大訴訟,對于上市進程肯定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在引發媒體關注和跟蹤報道后,交易所也會考慮到這一不利因素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燦星文化前后共計5次沖擊上市。其中,2021年2月創業板上市委2021年第9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顯示,涉案金額巨大且懸而未決的訴訟等多個問題導致公司尋求創業板上市被拒。彼時,公司正陷于與《蒙面歌王》版權方MBC一系列訴訟中。此外,公司所涉問題還包括了股權結構復雜、高額商譽減值等方面。
“綜N代”困境&資本背離影視綜
回顧燦星文化一波三折上市路:2014年,其曾隨母公司赴港上市未果;隨后目光轉向A股,2018年、2020年先后兩次申請創業板上市,后次罕見性地遭遇否決;公司再次轉投港股,2021年8月與星空華文傳媒電影重組并改名為星空華文,并于同年11月提交上市申請;前次招股書失效后,今年5月,星空華文再次遞表,按照6個月計算,本次招股書也臨近失效。
如今尷尬的一幕是,不管是綜藝背靠的電視市場,還是影視綜公司面臨的資本環境,都已經過了“黃金時代”。從燦星文化到星空華文,公司成長性究竟幾何或也是監管疑慮所在。
2012年,燦星文化制作的《中國好聲音》播出后一炮走紅,不僅幫助公司奠定江湖地位,也曾帶來可觀的真金白銀,僅2015年便貢獻11.43億元收入。此后,《中國好聲音》陷于版權爭奪戰,中途一度更名為《中國新歌聲》,盡管2018年再次回歸,但“昨日”輝煌不復。
從經營數據看,2019年至2021年,《中國好聲音》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91億元、3.25億元、2.52億元,分別占總營收的36.6%、29.8%、28.6%;毛利率也已腰斬,從2019年的46.6%跌至2020年的16.8%、再到2021年僅剩2.2%。一同失去的還有觀眾口碑,豆瓣顯示,《中國好聲音2022》節目評分僅4.3分,與2012年第一季的7.9分相差甚遠。
圖源:招股書
2018年以來,隨著電視時代式微,燦星文化也嘗試“觸網”,打造了《這!就是街舞》系列網綜。如今該節目辦到了第5季,2021年貢獻營收不到3成,仍未挑起收入大梁。
和訊財經綜合多版本招股書后發現,燦星文化業績自公開以來堪稱每況愈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58億元、16.53億元、17.33億元、3.45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4.5億元、4.5億元、3.45億元、0.59億元。重組后的新主體星空華文相較雖新增了電影相關業務,也難擋下滑頹勢,2019年至2021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8.07億元、15.6億元、11.27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3.8億元、-2780萬元、-3.52億元。
圖源:招股書
放眼行業,今年,影視綜行業在資本市場迎來了久違的熱鬧:博納影業成功登陸A股、檸萌影視在港上市、樂華娛樂亦通過港交所聆訊。在“寒冬”影響下,這些公司上市路走得并不順利,上市后表現自然也牽動人心,博納影業連漲數日后便掉頭向下,上市不到兩個月于冬就質押套現;檸萌影視上市即破發;手握幾大“流量”的樂華娛樂也開始謹慎,暫緩了上市計劃;再往前看,多家上市影視公司業績、股價亦難言驚喜。
市場主流觀點認為,當資本熱錢逃離后,最終留給諸家影視綜公司的將是硬實力比拼,即考驗公司持續打造爆款的能力。當下,困于“綜N代”的燦星文化,則已經錯失了“綜藝第一股”頭銜。當公司輾轉排隊之際,曾制作《誰是你的菜》《你好!面試官》《嗨!唱起來》的煜盛文化搶先一步上市。
接下來,燦星文化將如何落子?和訊財經曾就本文相關話題聯系公司方面,但未獲答復,未來亦將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