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光大證券(601788)發布研究報告稱,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帶來動力電池退役量的高速增長,動力電池回收有助于緩解鋰資源區域約束、鋰價格因素掣肘。從量的角度鋰電回收行業具備滲透率快速提升、估值抬升的基礎。鋰電回收有助于彌補上游資源、特別是鋰資源供給缺口,鋰電回收市場空間及發展前景廣闊。建議關注具有技術和渠道優勢的回收企業。
事件:11月16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公開征求意見,即針對第四批動力電池回收白名單企業的征求意見,意見共涉及企業四十一家。
(資料圖)
光大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動力電池退役期來臨與鋰資源約束,量的方面具有加速滲透邏輯。
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帶來動力電池退役量的高速增長。動力電池回收有助于緩解鋰資源區域約束、鋰價格因素掣肘。動力電池生命周期約5-8年左右,而5-8年前正對應國內新能源車行業滲透率提升、行業加速成長的階段。因此,從量的角度鋰電回收行業具備滲透率快速提升、估值抬升的基礎。
鋰價高企或將持續,利的方面保障合理利潤。
近期,碳酸鋰價格突破60萬元/噸大關,產業預計鋰價拐點最早將于23年下半年到來,高工鋰電預計2024年碳酸鋰價格將降至40萬元/噸以下。鋰價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作為具備制造屬性的中游加工環節,鋰電回收企業合理加工利潤得以保證。
短期看渠道,長期拼成本。
電池產業鏈間回收業務合作逐漸加強。電池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是未來必然趨勢,這是動力電池回收過程的復雜性所決定的。目前,我國電池產業鏈間的合作已在許多龍頭企業中有所展現。該行認為鋰電回收的渠道需要綜合考慮電池資產所有權、區域回收半徑、上下游戰略合作等因素,渠道方面未來將體現“車企為主,電池廠與回收企業為輔”的格局。
投資建議:鋰電回收有助于彌補上游資源、特別是鋰資源供給缺口,鋰電回收市場空間及發展前景廣闊。建議關注具有技術和渠道優勢的回收企業:
1)新進入本次征求意見白名單的企業:振華新材(688707.SH)、旺能環境(002034)(002034.SZ);
2)回收業務占比高、具備完善金屬回收能力的企業:天奇股份(002009)(002009.SZ)、光華科技(002741)(002741.SZ);
3)鋰資源自主可控,提鋰技術領先企業:倍杰特(300774.SZ)、久吾高科(300631)(300631.SZ)、藍曉科技(300487)(300487.SZ);
4)形成產業鏈一體化閉環的三元前驅體及正極企業:邦普循環(寧德時代(300750))、華友鈷業(603799)(603799.SH)、格林美(002340)(002340.SZ)、芳源股份(688148.SH)、中偉股份(300919.SZ)等。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相關金屬價格大跌導致電池回收經濟性減弱;電池回收工藝降本不及預期;回收過程相關工藝有環保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