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張斯文 編輯 胡珊
2022年前三季度,圓通速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通速遞”,600233.SH)實現營收超過388億元,同比增長27%;凈利潤28億元,同比增長190%。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已然超過2021年全年水平,去年全年此項數據為21億元。
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8億元,同比增長大約2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近10億元,同比增長223%。
(資料圖)
公司表示,營收增長主要系業務量增長及快遞產品單票收入增加所致;歸母凈利潤的增長則是業務量增長及產品定價能力提升,并疊加經營環境改善所致。
行業地位“上下承壓”
但通過行業對比可以發現,情況并沒有公司所描述的那樣樂觀。圓通速遞無論在業績增速,還是產品定價上,都不具有明顯優勢。
11月19日,圓通速遞在所發布的《2022年10月快遞業務主要經營數據公告》中披露,公司在10月快遞產品收入近40億元,同比增長約11%;完成15.8億票,同比增長0.5%;單票收入2.52元,同比增長10%。
這樣的表現在同行業中稍顯平庸,從申通、韻達、順豐所發布的相關數據來看,申通速遞快遞收入增長最快,同期收入約30億元,同比增長近30%。
韻達股份的單票收入增長最快已經接近2.7元/票,同比增長接近23%。順豐控股則是在保持15元高價的單票收入下,業務量同比增長接近13%,達到了9.4億票。具體如下表所示。
綜合各家表現來看,圓通快遞與同等體量的韻達快遞相比,并不能有效提高單價,而且韻達股份的增速也不落下風,而體量較小的申通快遞大有追趕之勢。
回顧各家近些年營收增長情況,2018年的圓通快遞可謂一枝獨秀,以275億元的營收遙遙領先。
但韻達股份在次年便完成了超越,2019年圓通和韻達的營收分別為312億元、344億元。此后,圓通每年僅僅以較為微弱的優勢領先韻達,此前的巨大優勢不復存在。
從市場份額角度來看,2015年以前,圓通快遞一直處于行業領軍地位。不過2015年以后,被中通快遞超越,到2018年進一步被韻達快遞超越。
多元化轉型受阻
這一系列失誤主要是由于公司轉型戰略導致的。
2015年以前的圓通快遞,其實經營并不差,多年市場地位領先;不動產投資早、減輕后期資金壓力和折舊壓力;率先引入職業經理人機制、探索數字化運營、發展多元業務。
2015-2016 年,公司對于不動產的投資(房屋建筑物、土地)的投資額明顯領先于同行有的公司。這些不動產投資,投資時間點較早,隨著土地逐步升值和一二線城市拿地難度增加,為公司后期發展減輕了資金壓力和折舊攤銷壓力。
但在 2016-2017 年,公司主業錯失轉型紅利,成本短板突出,職業化和多元化試錯加劇了該階段陣痛。
據興業證券研究顯示,這段時間,電商快遞供給端出現了一個重要的技術創新紅利,即轉運中心的自動化改造。
在這一時期,中通、韻達從資產和管理兩個維度,大力推進中轉自動化,通過核心節點效率顯著提升,帶動中轉環節人工操作成本顯著下降和中轉處理時效、破損率、遺失率等服務指標顯著改善,帶動全網絡進入運營效率提升和成本改善階段。
中通于 2016 年超過圓通成為行業第一,韻達于 2017 年超過申通、2018 年超過圓通逆襲為行業第二。
隨后在2019年4月,創始人喻會蛟卸任總裁職位,聘請了執掌過東方通信和萬馬股份的職業經理人潘水苗擔任總裁。
經歷了轉型挫折的圓通速遞很快又遭遇行業萎縮。
盡管2018-2020 年圓通速遞做出很多補救措施,但公司的成本修復效果更多被行業下行掩蓋,利潤下滑讓市場難以觀察到公司改變的效果。
圓通速遞的“高端化戰略”似乎再次受阻。
從單價表現來看,圓通快遞在去年再次嘗試的高端化戰略并未取得成功。
2021年,圓通推出了圓準達業務,定位高端快遞服務后,票單價居三家快遞公司之首。據億豹網2022年1月的統計數據顯示,當時圓通單價為2.72元,高于韻達的2.62元、申通的2.56元。
而在2018年,圓通速遞嘗試高端快遞,但結果并不理想。
2018年10月,圓通推出“承諾達特快”品牌。“承諾達”是圓通速遞參與投資的圓碩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的獨立品牌,主要為商務件客戶、電商客戶提供綜合化、個性化、全鏈路的快遞服務。
不過,該品牌成立僅1年左右,就傳出大量員工被轉崗、甚至疑似解散的消息。
服務水平如何高端
另一方面,有市場觀點認為,圓通速遞的服務質量也很難稱得上高端,有時造成客戶寄件丟失,同時承諾的賠償也出爾反爾。
據信網報道,今年9月末,圓通速遞還沒有妥善解決客戶王先生快遞丟失問題。客戶王先生在去年11月,將15個設備配件從即墨區寄往膠州市,配件總價值31400元。
“我選擇了圓通速遞,菜鳥驛站的工作人員幫忙打包的。因為我平時經常發這個快遞,所以沒有選擇保價。”王先生表示。
兩天后,王先生客戶收到快遞后發現外包裝有破損,仔細檢查外包裝有破損。王先生本想自己去膠東取貨,但圓通表示只能原路退回。而當貨物退回時,又丟了8件物品,且剩余的5件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此后,圓通速遞同意了王先生提出的“賠償2000元或者找機械加工廠重做配件”的請求,但隨后公司改口說只能賠償500元。并且圓通的工作人員表示,這個賠償金額已經是公司能給出的最高數額,若王先生不能接受,他們也沒辦法。
而這一事件目前已近一年,還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有消費者質疑:這樣的服務態度和質量,能否吸引到高端客戶?
此外,圓通速遞的經營效率也被人詬病。
有用戶向《投資者網》反映,她網購的衣服,商家選用了圓通快遞,但經歷了20多天才到貨,而這段時間快遞公司并沒有給出合理解釋。
而圓通速遞今后將會如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投資者網》將會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