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1月19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2023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稱,正常氣候情況下,預計2023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15萬億千瓦時,比2022年增長6%左右。預計2023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8.1億千瓦左右。水電4.2億千瓦、并網風電4.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000591)發電4.9億千瓦,太陽能發電及風電裝機規模均將在2023年首次超過水電裝機規模。
1月1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2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5.6億千瓦,同比增長7.8%。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9億千瓦,同比增長28.1%。根據國家能源局設立的目標,2023年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4.9億千瓦、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4.3億千瓦,兩者累計裝機達9.2億千瓦,其中新增裝機將達1.6億千瓦,同比增長超過33%。
(資料圖)
跟往年數據對比來看,2017-2021年,光伏年新增裝機規模分別為53.06GW、44.26GW、30.10GW、48.20GW及54.88GW,2022年的87.41GW同比高增且創新高。12月單月,光伏新增裝機21.7GW,環比增長190%。截至2022年底,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約3.9億千瓦,同比增長28.1%。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表示,根據政策短期和中長期的安排來看,預計2023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增速有望超過2022年,太陽能等綠色相關產業也有望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
在光伏市場需求持續旺盛的背景下,即使在處于高成本階段的2022年度,相關上市公司依然盈利頗豐。截至今日,多家A股上市企業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多家光伏產業鏈龍頭實現凈利潤大幅預增。
具體來看,通威股份(600438)預計2022年凈利潤為252-272億元,同比增長207%-231%;隆基綠能預計2022年凈利潤145億元-155億元,同比增加60%-71%;TCL中環預計2022年凈利潤66億元-71億元,同比增長63.79%-76.2%;晶澳科技預計2022年凈利潤為48.2億至56.2億元,同比增長160.99%至204.31%;天合光能預計2022年凈利潤為32.06億元到38.02億元,同比增加107.17%到145.63%。
而且,在2022年的最后兩個月,硅料價格出現了大幅松動。與去年10月份的高位相比,目前硅料價格跌幅近半。硅料價格下跌也給組件等下游環節帶來利潤起飛的窗口期,同時也大幅刺激光伏市場裝機需求。
國信證券研報指出,本周光伏主產業鏈降價趨緩,組件價格下降幅度大于上游,主要體現出組件調價的時滯。預計春節后隨著國內外需求季節性復蘇,產業鏈成交有望回暖,價格也將逐步穩定。目前硅料已經從高點307元/kg降至165元/kg,預計將年內需求產生促進作用。
國信證券推薦:
1)組件環節由于簽單周期較長,具備一定期貨屬性,有望在原材料價格下行速度較快的階段受益;一體化組件商在新型電池技術具備更強的競爭優勢,推薦N型TOPCon領先、美國市場優勢更強的晶科能源,單瓦盈利能力持續領先的晶澳科技,以及硅片產能占比最低的天合光能;
2)電池環節,未來1-2個季度大尺寸產能相對緊缺,盈利性將顯著提升,同時N型電池議價能力更強,建議關注鈞達股份;
3)2023年N型組件滲透率快速提升,帶來新型膠膜需求提升,建議關注海優新材、賽伍技術。
相關概念股:
晶澳科技(002459.SZ):公司為全球光伏組件頭部企業,主營業務為太陽能硅片、電池及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太陽能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運營等業務垂直一體化發展,營收主要來源于子公司晶澳太陽能,光伏組件出貨量連續三年穩居全球前三名。
天合光能(688599.SH):全球第二大光伏組件出貨商。預計2022年凈利潤為32.06億元到38.02億元,同比增加107.17%到145.63%。
鈞達股份(002865.SZ):公司是一家光伏電池生產企業,主打產品為大尺寸高效P型及N型電池片,原材料主要為硅片、銀漿等。
賽伍技術(603212.SZ):率先開發成功HJT組件UV光轉膠膜,技術紅利有望帶來顯著超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