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期,廣發基金吳遠怡發文指出,2023年以來,A股拾級而上的反彈行情令投資者信心大增。因前期悲觀預期不斷釋放而調整的成長板塊,受益于政策支持,再次受到市場關注。市場對于疫情、海外局勢等的悲觀預期已接近尾聲,微觀基本面的趨勢力量有望重新成為資產定價的核心要素。目前消費股和港股科技股整體估值處于歷史中樞位置,而龍頭成長股的估值處于相對低位,中長期機會大于挑戰。展望未來,吳遠怡表示重點關注三個方向:光伏、儲能與電網與汽車。
(相關資料圖)
吳遠怡表示,在11年從業期間,形成了偏自下而上的投資體系。具體而言,首先著眼于研究行業的龍頭公司,再通過一系列公司的基本面情況從中觀層面分析整個行業,最后結合宏觀經濟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來綜合判斷配置方案。總的來說,從微觀入手,淡化對宏觀和擇時的依賴。對事物的判斷通常分三個層面:一是觀察,二是判斷,三是預測。過去,投資主要來自觀察和判斷。
在企業選擇方面,吳遠怡看好投資組合能配置引領時代變革、有高速成長爆發力的企業。近幾年,包括新能源車、互聯網、直播帶貨等有爆發性的消費領域出現新的產業變革的周期越來越短,盈利周期和生意變化的速度更猛烈,非線性增長的特征更明確。科技方向的半導體、創新藥等領域,經過多年的研發投入和沉淀,也有非常強有力的增長態勢。
從組合呈現的結果看,買入的公司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成長股,主要是行業從3%到30% 滲透率過程中有突破性創新的企業。二是偏周期成長的企業,盡量去捕捉行業供需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階段。
對于把握消費領域的非線性成長股,吳遠怡稱,基本上每年都會有一個新的細分消費領域出現新的變革。消費習慣的革新大部分是從核心城市圈向外傳導,消費風潮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拓展,流行的趨勢下沉過程是層層遞進的,通常可以延續比較長的周期。找到了流行趨勢以后,就可以去看看做這些生意的龍頭公司的增速和質量。
2022年是艱難的一年,成長方向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只有儲能這個細分賽道取得正收益。展望2023年,預計這個賽道的景氣周期仍然能夠延續。站在當前時點來看,微觀基本面的趨勢力量有望重新成為資產定價的核心要素。從比價效應來看,消費股和港股科技股經過去年末以來的反彈,整體估值處于歷史中樞位置,已較為合理。而龍頭成長股的估值處于相對低位,站在中長期來看,目前是機會大于挑戰。
吳遠怡看好能源革命醞釀的中長期投資機遇。當前,全球正處于從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轉變的科技浪潮中,中國制造業產業集群具備前所未有的競爭優勢:經過多年的沉淀積累和蓄勢待發,我們正在從產品協作、技術跟隨型企業,向產品原創、技術領先型企業蛻變,特別是在光伏、電池、汽車等領域涌現出了一批具備全球比較優勢的領軍型企業。而中國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和專業產權的保護,又為這些大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創新土壤,在產業進步的過程中每年都有新技術新迭代發生,推動效率和性價比的提升。
后續重點關注三個方向:一是光伏。從2022年底開始,硅料價格出現了拐點,標志著中國光伏平價時代正式來臨。2023年國內或是裝機大年,大基地建設有望在2023年迎來快速發展。
二是儲能與電網。伴隨著傳統能源向新能源轉型的不斷深入,儲能、電網建設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而光伏價格下跌,儲能的意愿也將增強,目前國內的儲能滲透率還很低,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三是汽車。汽車行業正經歷從機械產品變成電子產品的過渡階段。我國汽車產業牢靠健全、產業集群緊密,汽車制造業已經從跟隨者逐步成為領跑者,涌現出一批顛覆行業的品牌和產品,未來有望看到一批國產汽車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