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一直以來深耕資本市場,與資本市場共成長的同時,一直致力于保護投資者權益,著力打造股民維權平臺,為投資者提供高效、快捷的維權通道。自2017年12月22日新浪股民維權平臺正式上線以來,迅速成為國內影響力前列的投資者維權平臺。
(相關資料圖)
截止2023年2月23日,新浪股民維權平臺錄入360家可維權上市公司,獲得近7萬名投資者信任并發起維權,律師案件受理比例約87%。讓我們一起聚焦2022年股民維權大數據。
360家公司可維權?
2022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新司法解釋《關于審理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侵權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替代了施行近20年的《虛假陳述舊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新司法解釋中取消了投資者訴訟必須有證監會處罰決定文件這一項。由此,投資者可以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交易所自律處分決定書,刑事判決書,以及其他自我更正文件,或法院認為具有重大性并涉及虛假陳述的文件,均可以作為起訴依據,提起訴訟。
但同時,新司法解釋要求,投資者的起訴必須符合“重大性”的條件,即上市公司違規披露的事情是不是達到了“重大”的標準,是不是證券監管規則中強制披露的重大事件,這個事件會不會導致證券交易價格或者交易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A股共有96家上市公司或相關方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其中大部分原因為“涉嫌信披違規”。
新浪股民維權平臺作為面向大眾股民的公共維權平臺,依托于新浪財經強大的新聞資訊及平臺所對接的十余名資深律師,第一時間曝光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并向入駐平臺的多位律師征集代理意見,為廣大股民快速、高效地傳達維權信息,并為股民提供免費對接資深專業律師服務。
新浪股民維權平臺可維權上市公司數量持續上升。截止2023年2月23日,平臺共計360家公司可進行維權,其中維權人數較多的上市公司包括康得退、濟南高新(維權)、ST中安、ST瑞德及東旭光電(維權)等。此外,在平臺律師的共同努力之下,2022年平臺可維權的證券訴訟中,風華高科(維權)、長園集團(維權)、延安必康等眾多索賠案件的投資者陸續收到勝訴判決。(已勝訴且仍可索賠的股票名單點此)
在監管日趨強化和投資者教育得以普及的背景下,平臺的維權股民數量快速增長。2018年7月,新浪股民維權平臺上線7個月,累計接收維權信息數量突破1萬單;截止目前,平臺共接受維權單信息已近7萬。
累計維權量的增長速度反映了股民對于新浪股民維權平臺的信任,平臺也將不負眾望,更加用心的為股民提供法律援助,期待能夠幫助更多的股民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對上市公司違法信批所帶來的損失說“不”。
目前,入駐新浪股民維權平臺的11位律師共代理360家違規公司的索賠。截止2023年2月23日的數據,在已經處理的近7萬份維權單中,*ST康美以7134份維權單的數量位居第一,康得退、濟南高新分別以 3313份及2635份維權單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累計維權量排名前20的上市公司名單如下:
虧損百萬以下股民占9.5成
股民維權平臺依托于新浪財經的強大用戶流量快速凝結了大批精準維權用戶,從新浪股民維權平臺近7萬名投資者反饋的數據來看,單只股票的虧損區間主要在“1萬元-50萬元”,該區間的投資者占比高達74.44%。此外,單只股票虧損在“1萬元以下”的投資者占比為17.20%,單只股票虧損在“50萬元-100萬元”的投資者占比為3.85%。也即是說,虧損區間在100萬元及以下的投資者占比高達95.49%。另一方面,虧損額度在300萬以上的投資者僅占0.57%。
上述數據可以從兩方面來解讀:第一,在股票投資中,中小投資者依舊為證券市場上投資的主力軍;第二,中小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中常常屬于消息鏈條的末端,承受著較大的風險,同時,一旦發生個人投資權益受到侵害,依靠自身力量尋找到合適的途徑較為困難,因此中小投資者急需這樣一個對接平臺為其提供法律咨詢,并尋找合適的律師發起權益維護。
對此,新浪股民維權平臺致力于維護中小投資者權益,為投資者搭建與律師聯絡的橋梁,幫助投資者更方便的參與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