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智通財經APP獲悉,安信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當前創新藥行業整體處于低估狀態,看好23Q2行業基本面和流動性雙重向好帶來的估值回升。行業估值回升的驅動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1)行業基本面方面,Q2有望迎來AACR、ASCO、EHA等多個重磅學術會議,國內創新藥企業有望密集披露多個最新臨床數據,催化板塊行情向上;2)行業基本面方面,疫情后創新藥院內放量有望恢復強勁態勢;3)流動性方面,美聯儲加息預期接近尾聲,港股創新藥流動性有望回歸;4)估值方面,經過2月份以來的調整,行業整體處于低估狀態,看好Q2行業基本面和流動性雙重向好帶來的估值回升。
安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臨床數據催化方面:國內創新藥企業預計將在23Q2重磅學術會議披露多個最新臨床數據,有望催化創新藥行情向上。國內創新藥企業預計將于2023年迎來臨床數據披露、產品上市、產品NDA/BLA、關鍵臨床推進等多個維度的多個催化劑和里程碑事件;按照行業傳統,即將在23Q2舉辦的以ASCO為首的包括AACR、EHA在內的多個重磅學術會議均有望成為國內創新藥企業披露最新臨床數據的場所;參考既往相關學術會議前后創新藥板塊行情,密集的臨床數據催化劑披露有望驅動當前創新藥行業行情持續向上。
產品放量方面:多個商業化創新藥正處于快速放量階段,疊加22年疫情低基數,23年創新藥院內放量有望恢復強勁。從港股創新藥企業來看,22年28家港股創新藥整體營收約282億元,同比增長僅15%(21年為111%),預計增長放緩主要與疫情影響創新藥院內放量有關。考慮到23年疫情影響基本消除,已上市商業化創新藥有望重回高速增長趨勢,同時新獲批上市創新藥(參考近幾年平均獲批數量,預計23年將有30款左右創新藥獲批上市)有望成為新的增量來源貢獻收入。
流動性方面:美聯儲加息預期接近尾聲,港股創新藥流動性有望回歸。國內創新藥企業大多選擇港股上市,22年以來受美聯儲加息影響,港股流動性持續萎縮,港股創新藥融資能力同步受到影響。目前美聯儲加息已經接近尾聲,港股市場流動性有望回歸,有望助力國內創新藥行情向上。
估值方面:經過2月份以來的調整,行業整體處于低估狀態,看好Q2行業基本面和流動性雙重向好帶來的估值回升。2023年2月以來,受美聯儲加息影響,國內創新藥行情出現較大幅度調整,在管線豐富程度、獲批上市產品數量、產品銷售額均有顯著提升的當下,該行模型測算得當前創新藥板塊平均市值/產品峰值為2.4倍(通常認為3-4倍為合理估值),行業整體處于低估狀態。從短期維度(23Q2臨床數據和流動性雙重向好)、全年維度(2023年全年創新藥公司催化劑十分密集)、長期維度(人口老齡化導致需求增長,創新藥出海逐漸兌現有望打開新的市場)來看當前估值均有提升空間。
建議關注:腫瘤領域建議關注A股恒瑞醫藥(600276)(600276.SH)、澤璟制藥(688266.SH)、邁威生物(688062.SH)、貝達藥業(300558)(300558.SZ),港股康方生物(09926)、康寧杰瑞制藥-B(09966)、亞盛醫藥-B(06855)、信達生物(01801)、百濟神州(06160);非腫瘤領域建議關注港股開拓藥業-B(09939)、騰盛博藥-B(02137)、康諾亞-B(02162)。
風險提示:醫保降價超預期的風險;臨床試驗失敗的風險;醫藥政策影響不確定的風險;銷售不及預期的風險;相關疾病領域創新進展不及預期的風險;創新藥國際化不及預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