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建投(601066)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22年行業經營受到外部影響出現波動,23年Q1逐漸恢復。從經營亮點看,圍繞院端復蘇的化學制藥(同時疊加集采影響逐步弱化,出現經營拐點)、醫療服務、常規器械及血制品等細分行業,政策紅利持續的中藥行業都有較好表現。該行維持春季策略的觀點:今年行業復蘇乃大勢所趨,變異毒株預計整體影響有限。年度策略中,該行提出23年投資需要平衡“短期彈性”與“恢復程度”;隨著進入業績期,預計投資的鐘擺將指向“恢復程度”,即業績的兌現度。中醫藥產業鏈:政策紅利持續,精心挑選有邊際改善的公司。其他看好方向。合成生物學;醫療新基建;關注集采政策接近出清的公司。
中信建投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相關資料圖)
醫藥上市公司整體營收、利潤穩健增長。
2022年和2023年第一季度板塊營收均實現同比正增長,利潤端季度之間存在波動;2022及2023Q1費用端增長趨勢大體保持一致,銷售費用邊際增長趨勢小幅擴大,研發費用增速小幅收窄;2022年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92%、14.61%,2023年第一季度對應同比減少-24.21%、-29.59%。
2022年和2023年第一季度,細分板塊中收入及扣非歸母凈利同時實現正增長的有醫療設備、血制品、醫藥零售、中藥、醫美、化學制劑、綜合器械、醫療服務、醫藥分銷、生物制藥上游、CRO/CMO等,其中同時呈現增長趨勢擴大的板塊有醫療設備,血制品,醫藥零售,中藥,醫美,化學制劑,醫療服務,生物制藥上游等。
就扣非增速排名的變化來看,醫療設備(個別公司較快增速貢獻)、血制品、醫藥零售、中藥、醫美、化學制劑等排名靠前,上升較快的是血制品、醫療設備、醫療服務等。
細分行業經營情況回顧:院內診療復蘇,常規業務快速修復
中藥:疫后復蘇疊加補庫存需求,Q1行業延續良好增長趨勢。22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影響收入增長放緩,Q4行業收入實現恢復性增長,利潤降幅也有所收窄,行業經營整體向好。23年Q1行業在政策紅利、疫后復蘇、補庫存需求及院內復蘇等多重因素推動下,延續良好增長趨勢。
化學制藥:業績迎來拐點,創新轉型持續。2022年板塊增速放緩,23年Q1伴隨院內復蘇逐漸修復;尤其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Q1伴隨著集采消化、醫保續約趨于溫和帶來的創新藥快速放量,板塊毛利率逐漸企穩,經營迎來拐點。龍頭公司亦保持了較高的研發投入強度。
血制品:22年疫情影響經營,疫后復蘇推動Q1快速修復。22年血制品板塊收入端穩定增長,利潤端同比下滑;主要原因是采漿量穩步增長,但疫情對需求端影響顯著。23Q1伴隨院內復蘇,業績在去年同期低基數上實現快速修復。
零售:22年Q4疫后用藥需求激增,23年Q1龍頭利潤增速優異。22年Q4疫后用藥需求激增,交易客單價回升;23年Q1增速有所放緩。業績環比放緩主要由于四類藥品需求放緩,門店客流環比下降,但同比仍呈現向好趨勢,龍頭公司利潤增速表現較好。
醫美:22年增速短期承壓,看復蘇帶來終端需求回升。2022年,醫美行業在疫情沖擊下增速放緩;2023年Q1,醫美行業受疫情影響收入端增速環比有所回落,但終端消費逐步實現復蘇, Q1利潤端整體實現明顯改善。
醫療服務:23Q1板塊業績恢復,看好23年全年持續復蘇。醫療服務板塊季度業績波動受疫情影響明顯22Q2-22Q4期間,疫情對醫院正常經營的影響持續、反復。2023年1月,受國內疫情政策放開的影響,疊加春節因素,醫療服務板塊的正常經營受到的影響較大,隨后2-3月業務量逐步恢復正常。23年全年板塊有望實現恢復性增長。
醫療器械:疫情影響基本消退,常規業務恢復性增長。2022年醫療器械整體板塊受益于22年新冠檢測業務高需求,收入端和利潤端增速同比均有提升;在22年同期高基數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下,23Q1業績出現大幅波動。展望23年全年,新冠疫情對醫療器械板塊的影響逐步消退,常規診療業務有望實現恢復性快速增長。
商業分銷:院內診療秩序恢復,看好業績持續改善。22Q4,新冠管控逐步放開,非新冠需求承壓或推遲就診,院內診療人次逐步下降至近年低位,商業分銷板塊短暫承壓,但收入端同比仍保持穩健增長。23Q1,板塊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增速同比、環比均明顯增長。
生物制藥產業鏈上游:基數效應致增速下滑,產業鏈國產替代持續景氣。2022全年生物制藥產業鏈上游增速有所放緩,主要由于基數效應及行業景氣度波動;2023年一季度收入端增速進一步放緩,與新冠相關業務帶來較高基數有關,利潤端環比22年Q4有一定程度好轉。
CXO:2022年在全球產業轉移及國內創新藥研發熱潮持續背景下,以及疫情影響下國內企業競爭優勢凸顯,CXO板塊整體維持高景氣度,保持高增速。Q4開始疫情帶來一定經營影響,23Q1疊加高基數,整體增速有所放緩。淡化短期波動,看好長期發展。
疫苗:新冠疫苗需求波動,常規疫苗期待復蘇。22年疫苗板塊收入端穩定增長,利潤端同比下滑,主要是新冠疫苗需求波動較大,但隨著23年疫情趨于穩定,非新冠疫苗預計將恢復準入及放量節奏,疊加重磅疫苗產品陸續上市,將推動疫苗板塊業績恢復性提升。
原料藥:多重困境影響經營,企業分化源自轉型節奏。原料藥板塊受成本因素、疫情影響、運費上漲等多種因素困擾,扣非歸母凈利繼續同比下降。龍頭公司的業績增長主要歸因于產品價格的上漲或CDMO、制劑業務的放量。
科學試劑:業績短期波動,費用投入增加。22年Q4整體行業收入增速42.3%,主要由于四季度疫情放開后新冠收入及訂單明顯增加;23年Q1整體行業收入平均增速下滑31.9%,主要由于去年12月份疫情放開對今年1月受到較大影響及行業景氣度。
今年行業復蘇乃大勢所趨,變異毒株預計整體影響有限。近期國內檢出新型變異毒株,引發市場關注。截至2022年12月31日,XBB.1.5已在至少74個國家和地區被發現,其在美國已蔓延至43個州。從蛋白結構上看,該毒株擁有F486P突變,可能大幅度提高免疫逃逸能力。從Cell等頂刊公布的體外數據看,mRNA疫苗及單抗對毒株的中和抗體水平顯著降低,小分子抗病毒藥物仍然有效。此外,研究顯示,人群存在二次感染的可能性,但既往感染和疫苗接種仍有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美國的數據也顯示,毒株致病性并未出現顯著增加,癥狀也與之前的毒株非常接近。總體看,我們預計影響有限。
復蘇主線:投資的鐘擺將指向“恢復程度”。年度策略中,我們提出23年投資需要平衡“短期彈性”與“恢復程度”;隨著即將進入業績期,預計投資的鐘擺將指向“恢復程度”。①醫療服務:預計腫瘤、眼科及中醫醫療等恢復程度更高;②處方藥:繼續看好創新藥龍頭及新技術公司的估值修復機會,關注手術相關的麻醉類藥物復蘇機會;③器械領域:消費醫療器械及擇期手術器械有望逐步復蘇,長期看創新和滲透率提升是主基調;④醫美:看好細分龍頭復蘇的機會,建議積極關注重組膠原蛋白等新材料的應用;⑤ CXO行業:看好行業龍頭及CGT龍頭的估值修復機會。
中醫藥產業鏈:政策紅利持續,精心挑選有邊際改善的公司。近期,中藥注冊管理辦法出臺,全方位、系統的中藥注冊管理體系對中醫藥行業持續規范升級將產生積極推動作用,有望促進行業長期高質量發展,利好具備產業鏈及研發管線優勢的行業龍頭。整個中醫藥產業鏈處于持續的政策紅利期,我們建議精心挑選有邊際改善的公司。
藥店行業持續穩健修復,門診統籌推升行業集中度。2023年2月15日,醫保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對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提出了規范性指導意見,為藥品零售行業帶來增量客流及增量市場,同時有望推升行業集中度。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藥店龍頭企業老店同店增長持續恢復。
其他看好方向。央國企改革主線,合成生物學;醫療新基建;關注集采政策接近出清的公司。
風險提示:
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我國是人口大國,脆弱人群數量多,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一些地區的疫情還有一定規模。受病毒變異和冬春季氣候因素影響,疫情傳播范圍和規模有可能進一步變化。
行業政策風險:因為行業政策調整帶來的研究設計要求變化、價格變化、帶量采購政策變化、醫保報銷范圍及比例變化等風險。尤其是集采、醫保支付等政策的變化,對行業發展預期影響較大。
研發不及預期風險:新藥和器械在研發過程中,存在臨床入組進度不確定、療效結果及安全性結果數據不確定等風險。
審批不及預期風險:審批過程中存在資料補充、審批流程變化等因素導致的審批周期延長等風險。
宏觀環境波動風險:全球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可能影響下游需求,此外還需要考慮國際關系、氣候變化、通貨膨脹及匯率和利率等方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