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受大金融板塊沖高回落影響,泛海控股股價在一度沖高到1元漲停板的情況下,最終以微弱回調收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無論是大金融板塊,還是泛海控股,近期股價上升速度過快,回調其實是市場情緒回歸理性的正常表現。
但對于泛海控股董監高和股民而言,回調更是一次加倉的契機。由于5月8日股價漲停原因,泛海控股高層僅董事長欒先舟和總裁劉國升順利買入,并且也幾乎是頂格增持,其他董監高或許同大多股民一樣,受到漲停板限制,未能搶到買入機會。
【資料圖】
5月9日晚間的泛海控股公告,似乎印證了這樣的猜想。在股價回調的時機,董事長欒先舟、總裁劉國升等8名董監高再度實施滿額增持近400萬股。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僅是ST股票單日所能買入的最大數量,更是連續三個交易日有董監高近乎滿額增持。
經過連續性的頂格增持,泛海控股董監高已增持近900萬股,如若不是受到漲停板限制,增持股份或可達到1200萬股。在發布增持公告后,短短三個交易日,泛海控股董監高便讓市場見證了其出手速度和力度,打破“忽悠式”增持質疑同時,對于恢復資本市場信心也起到積極作用。
作為最了解上市公司情況的一批人,泛海控股董監高能夠在公司危難之際,火速掏出真金白銀挽救大廈將傾,根本原因或離不開對該公司價值和重整前景的認可,這一點在泛海控股就增持公告回應便能看出。
不久前,對于發布的董監高增持公告,泛海控股曾對外表示,公司部分董監高及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擬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份,體現了對公司資產價值的高度認可,以及對未來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同時,也表明公司管理層對推進當前重整的堅定決心。
從資產價值來看,作為中國老牌民企之一,泛海控股旗下聚攏了地產、金融,以及大量股權投資資產。這些在更早周期布局下的優質資產,既是泛海控股最為核心的重整價值,同樣是日后恢復經營,走向重生的底氣。
除了實實在在的公司價值外,董監高連續性滿額增持,亦從側面展現出對于此番重整前景的看好。作為化解企業債務和經營危機,擺脫困境并實現新生的最佳途徑,重整已經成為泛海控股涅槃重生的希望。
如果順利重整,泛海控股不僅能夠通過重整計劃統籌運用償債資源,統一清償債務,能夠有效化解公司債務負擔,實現2023年歸母凈資產扭正,從而消除退市風險。
此外,通過重整投資人注入的增量資金和資源,在提升債權人清償利益,補充公司流動性資金,擺脫階段性流動性困難同時,亦可夯實提升可持續經營能力。目前,共有103家上市公司順利實施重整,沒有出現重整失敗轉清算的情況。
重整好處無需贅言,關鍵點在于能否順利進行。從泛海控股當下進度來看,短短3天便獲得法院支持啟動預重整,也算跑出了驚人速度,這背后少不了相關方面對于泛海控股重整的強力支持。據接近泛海人士透露,重整目前正在緊鑼密鼓進行,預計很快就會有下一步的實質性動作。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強調,深化企業破產重整制度改革,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府院聯動機制作用,形成推進重整合力。北京市亦相繼出臺文件支持困境企業重整,強調倡導積極重建的破產挽救理念。
8名高管持續頂格增持,大大促進了資本市場信心恢復。但作為一名成熟的投資者,更應該看到那些更了解公司基本面的高管,速度與力度并重的增持動作,背后到底在押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