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盛證券發布研報表示,7月投資數據顯示經濟復蘇仍承壓,政治局會議定調“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預計當前宏觀政策正處于轉向及加碼初期,穩增長“組合拳”有望接續出臺,繼續重點推薦和關注央國企藍籌中國交建(601800)(601800.SH)、中國鐵建(601186.SH)、中國中鐵(601390.SH)、中國化學(601117)(601117.SH)、中國建筑(601668.SH)、中國中冶(601618)(601618.SH)等;國際工程龍頭中材國際(600970)(600970.SH)、中鋼國際(000928)(000928.SZ)、北方國際(000065)(000065.SZ)、中工國際(002051)(002051.SZ);優質地方國企四川路橋(600039)(600039.SH)、浙江交科(002061)(002061.SZ)、上海建工(600170)(600170.SH)、隧道股份(600820)(600820.SH)、安徽建工(600502)(600502.SH)。
國盛證券的主要觀點如下:
7月固投增速下行,基建增長放緩,地產跌幅擴大。2023年1-7月固投同比增長3.4%,7月單月增長1.2%,較6月放緩1.9個pct。其中7月基建投資(全口徑)增長5.3%,較6月放緩6.4個pct;制造業投資增長4.3%,較6月放緩1.7個pct;地產投資同比下滑12.2%,跌幅擴大1.8個pct。
基建投資增長承壓,三季度專項債發行提速有望推動景氣上行。1-7月基建投資(不含電力等)同比增長6.8%,7月增長4.6%,單月增速較6月放緩1.9個pct;1-7月基建投資(全口徑)同比增長9.4%,7月增長5.3%,較6月放緩6.4個pct。基建增速有所下行,預計主要因上半年受專項債發行規模縮減、土地出讓收入下滑及地方債務監管影響,地方政府投入基建資金持續承壓。細分來看,7月單月電熱氣水供應同比增長15.7%(前值25.7%);交通倉儲郵政同比增長15.5%(前值22.2%);水利環境與公共設施管理同比-6.2%(前值-1.1%),各分項增速均下行。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預計三季度專項債發行將顯著提速。專項債可作為重大工程資本金,同時暢通項目配套市場化融資,有望撬動基建投資,改善行業資金面。此外,會議還提及將出臺“一攬子化債方案”,有望減輕地方財政壓力,釋放更多資金投向重大基建工程,推動基建景氣邊際改善。
地產基本面持續下行,核心城市寬松政策可期。1-7月地產投資同比下降8.5%(前值-7.9%),跌幅持續擴大,當月同比下滑12.2%,較上月跌幅擴大1.8個pct。7月單月地產銷售面積同比-15.5%(前值-18.2%)、新開工面積同比-25.9%(前值-30.3%)、竣工面積同比+33.1%(前值+16.3%)、資金到位金額同比-20.2%(前值-21.5%),新開工/銷售指標跌幅仍深,且7月信貸數據中居民短貸再次轉負,指向地產仍大幅承壓。7月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應“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隨后住建部召開座談會要求進一步落實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等優化措施。近期鄭州、南京、青島等地方出臺需求端政策頻次顯著提升,且8月預計召開京滬廣深房地產政策調控優化會議,后續核心城市限購限貸限價、認房認貸、交易稅費等政策優化將提速,有望顯著提振行業預期。
制造業增長動力較弱,仍待經濟進一步復蘇。1-7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7%,較1-6月放緩0.3個pct;7月單月增長4.3%,較6月放緩1.7個pct,增速進一步放緩,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增11.5%(醫療儀器設備/電子及通信設備分別同增16%/14%)。當前經濟內需動力不足,下游需求收縮、企業產能利用率較低、盈利預期承壓,制造業整體增長動力較弱,后續恢復仍待需求端刺激政策進一步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