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金證券(600109)發布研究報告稱,碳酸鋰價格短暫的反彈之后,7月再次進入下行通道,儲能系統集成商訂單確認高峰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有望增厚原材料降價帶來的期貨利潤,同時歐洲天然氣供應不穩定的脆弱性問題或使得戶儲需求持續性超預期,重點推薦:1)硅料、碳酸鋰等原材料降價周期下,量利兌現彈性大的大儲產業鏈,如陽光電源(300274)(300274.SZ)、科華數據(002335.SZ)、盛弘股份(300693)(300693.SZ)、南都電源(300068)(300068.SZ);2)盈利確定性高、繼續保持高增速的戶儲產業鏈,如科士達(002518)(002518.SZ)。
國金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7月碳酸鋰價格再次進入下行通道,月末價格相較月初下降9.6%。隨著上游供應逐步充裕,下游廠商繼續延續低庫存水位策略,7月碳酸鋰價格逐步下跌并于中旬跌破30萬大關,8月初碳酸鋰價格加速下跌至25萬元/噸。
從國內情況來看,7月份國內鋰電池儲能系統中標項目合計4384MWh,環比下降1016MWh,中標項目主要為大型能源企業集采項目,同時有少量新能源、電網側配儲及共享電站儲能系統開標。7月0.5C儲能系統加權中標均價1.01元/Wh,較6月均價下降0.04元/Wh,較1月均價下降31%,隨著下半年裝機旺季到來及大型能源央企集采項目逐步開標,我們預計未來3~4個月儲能中標量將繼續持續增長。
根據中關村(000931)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不完全統計,2023年7月國內共發布143個電力儲能項目(含規劃、建設和運行),規模共計21.4GW;7月國內新增裝機規模達到2.4GW/4.9GWh,1-7月國內累計新增裝機10.6GW/21.7GWh,由于6月份的集中并網熱潮,使得7月份新增運行規模的功率規模環比下降32%。
從海外情況來看,年初至今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中樞已相較去年下降超60%,但歐洲天然氣供應仍面臨緊平衡下供應不穩定的脆弱性問題。隨著挪威天然氣工廠檢修影響逐步減弱,7月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逐步回落至正常水平,但近期受澳大利亞天然氣項目罷工影響,8月初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發生暴漲,進一步凸顯在歐洲天然氣的脆弱性問題。
根據美國清潔能源協會統計,2023年第二季度美國公用事業規模儲能裝機實現恢復性增長,Q2新增裝機1510MW/5098MWh,同比增長52.2%/106.6%,環比增長227.6%/374.2%,共并網31個儲能項目,其中有17個項目為獨立儲能,14個項目為風電或光伏配儲。由于儲能項目確認周期較長以及碳酸鋰降價導致觀望情緒的影響,一季度美國儲能裝機同比增速有所放緩,二季度裝機的同環比高增長正逐步驗證我們此前認為下半年美國儲能裝機有望恢復增長的觀點。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反彈超預期;國際貿易風險;匯率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