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蔡俊
(資料圖)
近期,怡和嘉業(301367 .SZ)發布2023年半年報成績單。
今年上半年,怡和嘉業營業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7.46億元、2.44億元,各自同比上漲32.58%、59.7%。
其中,家用呼吸診療產品實現收入5.77億元,同比上漲33.64%。核心產品家用無創呼吸機,近些年銷售額迅速增長,進而推動業績上漲。
然而,怡和嘉業的營收在今年二季度出現同比下滑。公司推出股權激勵計劃,對相關增速有所考核,但能否實現還有待觀察。
二季度營收同比下降
2022年11月,怡和嘉業的兩位實控人,莊志和許堅迎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怡和嘉業成功上市,隨后接連交出高增長業績報告。
2022年,怡和嘉業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的增速分別為113.64%、161.04%。今年一季度,公司延續高增長;營業收入4.8億元,同比上漲131.85%;歸母凈利潤1.55億元,同比上漲192.03%。
推動業績上漲的動因有兩個。其一,飛利浦同類產品的召回事件。其二,2022年底新版疫情管理辦法發布后,市場需求大增。
2021年,美國和中國的相關部門發布通告,要求飛利浦召回Dorma500呼吸機,理由與產品使用的一種消音泡沫有關。據統計,飛利浦涉事召回約550萬臺。
受此影響,不少消費者轉而訂購怡和嘉業的呼吸機,進而推動公司業績。高增長后,公司展現更大的雄心。
今年4月,怡和嘉業披露股權激勵方案,向141名對象授予51.93萬股,價格為116.53元/股。考核分兩個歸屬期,第一個2023年營收增長率至少30%,第二個2024年營收增長率至少60%。
高增長若延續,股權激勵也將兌現。然而,二季度開始公司業績出現下滑。
今年二季度,怡和嘉業營業收入2.66億元,同比下降25.28%。7月,20多家機構參與公司的現場調研,有投資者直言不諱,提問公司能否完成股權激勵中30%目標。
對此,怡和嘉業回應,飛利浦召回的影響逐步消除,未來會回歸到行業正常增長水平,且第三和四季度是銷售相對旺季。公司認為,“股權激勵目標不作為業績指引或承諾,公司目前各業務線一切正常,公司全體會為實現該目標全力以赴。”
而業績回歸正常增長水平,又意味著多少增速?
2020年和2021年,怡和嘉業營業收入分別為5.6億元、6.62億元,各自同比上漲117.05%、18.2%。2022年,可比企業魚躍醫療、理邦儀器的營收增長率分別為3.01%、6.48%。
與瑞思邁的競爭
家用呼吸機的比賽有兩個半場。上半場進口品牌主導,下半場剛開始,怡和嘉業借勢崛起。
浙商證券在研報中統計,2020年全球家用無創呼吸機的市占前兩名分別為瑞思邁、飛利浦,市占率分別為40%、38%,怡和嘉業排名第四,市占率4.5%。
經歷飛利浦召回事件后,2022年家用無創呼吸機的格局發生翻天覆的變化。同期,怡和嘉業的市占率達17.7%,一躍升至第二。
市占率的提升,使公司擠掉了飛利浦。眼下,瑞思邁成了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實際上,兩家企業早已“打過交道”。
2013年到2016年,瑞思邁先后在美國、德國起訴怡和嘉業侵犯其呼吸機、面罩等產品的專利權。2017年,雙方達成全球和解,各方撤銷訴訟和專利有效性異議案件。
京東平臺顯示,同為壓力范圍4-20cmH2O,瑞思邁、怡和嘉業的家用呼吸機分別售價8800元、2950元。價格之所以有明顯差別,有兩個層面。
一方面,瑞思邁的產品在國內由可孚醫療代理。可孚醫療在招股書曾披露,2020年從瑞思邁采購的平均單價為2584.13元,對外平均售價為4480.58元。
另一方面,怡和嘉業采取輕資產的運營模式。生產研發環節中,公司重資產設備較少,而且廠房和辦公樓也都是租賃。同時,公司生產模式主要為“以銷定產”,即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在維持相應數量的庫存并拿到訂單后,安排發貨、備貨生產。
今年上半年,怡和嘉業的家用呼吸診療產品毛利率為39.78%,同比上漲4.66%,營業成本為3.48億元。2022年,公司生產同類產品超91萬臺,另有在建年產30萬臺的產線。
“攻城拔寨”國內市場
常年發力海外的怡和嘉業,已經重視起國內市場。
今年上半年,怡和嘉業的境外、境內收入分別為4.97億元、2.49億元,各自同比上漲8.07%、142.4%。一直以來,公司采取經銷為主、直銷為輔的銷售模式。
國內銷售額的增長,或是怡和嘉業實現業績增速的砝碼。
從市占率看,2020年國內家用呼吸機市場的前兩名為飛利浦和瑞思邁,怡和嘉業以21.6%位列其后,但已是國產品牌龍頭。2022年,公司國內市占率提升到25.8%,行業地位進一步鞏固。
據悉,電商平臺是怡和嘉業國內主要的經銷渠道。2021年,公司在天貓、京東、拼多多分別實現銷售額1.12億元、1.16億元、737.7萬元。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司國內經銷商相對零散。
2021年,怡和嘉業前五名客戶中有四家國內企業,合計收入約1億元,收入總占比15.15%。2022年,公司未具體披露企業名稱,但前五名客戶剔除3B Medical,合計收入1.47億元,收入總占比10.36%。
需要指出,怡和嘉業在IPO募投項目中,計劃未來在全國建設3000個經銷商渠道零售專柜和500 個經銷商售后服務網點。因此,“上量”可能是公司攻城拔寨的主要方式。
海外戰略方面,則體現出完全不同的格局,怡和嘉業海外經銷商的集中度相當高。
浙商證券統計,2019年到2021年公司海外經銷商數量分別為281家、350家、414 家。其中,美國經銷商3B Medical的貢獻最大。2022年,該企業銷售額8.72億元,占營收的61.63%。
而且,飛利浦事件還有后續。今年6月,怡和嘉業在機構調研時披露,前飛利浦員工入職公司在美國的經銷商認為,這有利于擴大公司產品在當地的市場份額,并“持樂觀態度”。(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