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華泰證券(601688)發布研究報告稱,8.27晚間,財政部、證監會聯合各交易所突發利好,從降低印花稅、收緊IPO及再融資、規范大股東減持及降低融資保證金比例四個方面提振市場并改善內部資金面環境:1)近期外資凈流出規模較大,匯率下行、長端美債攀升和國內地產政策不及預期是催化劑,目前看匯率及地產政策已有改善但長端美債仍需等9月會議后進一步觀察,外資流動方向仍有不確定性;2)年初至今市場增量資金面偏弱,需求側壓力順序:再融資>大股東減持>IPO>印花稅,而政策出臺正對應解決需求側壓力,有助于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測算政策組合拳下相當于引入年化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華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減半征收印花稅,短期內或提振市場情緒、有利于市場成交規模修復
8.27晚間財政部、稅務總局宣布,將從8.28開始減半征收證券交易印花稅。我國于1990年開始征收印花稅,距今已歷經9次調整,其中2次上調、7次下調,當前A股印花稅為單向征收(賣出時征收)0.1%。回顧歷史上7次下調印花稅,下調后1周/1月/3月上證指數上漲概率分別為86%/100%/ 43%,漲幅中位數分別為5.6%/6.1%/-5.3%,反映調降印花稅對短期情緒有提振作用,但不決定中期市場方向。行業上,除非銀直接受益外,考察下調后1個月絕對及相對勝率,建筑/石化/化工/醫藥等占優。年初至7月股票印花稅累計約1280億元,若減半征收相當于引入年化增量資金約1097億元。
修改上市股東減持規定,有望穩定投資者信心、提供增量資金“新來源”
證監會擬對上市公司股份減持做出新規:上市存在破發、破凈情形,或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近三年均凈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部分(地產上市除外)。回顧歷次市場下跌期間,增減持相關政策出臺并不少見(15.07 證監會鼓勵大股東增持,18.09 證監會鼓勵大股東增持/回購),但均未觸及減持資格修改,本次規范股份減持行為邊際變化較大,有望穩定投資者信心及市場增量資金規模。簡單測算,年初至今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共減持3468億元,而新規下只能減持2057億,減少約40%的量,相當于引入年化增量資金約2500億。
收緊IPO及再融資節奏及規模,緩解A股股票供給側壓力
此外,證監會提出將對IPO及再融資節奏做出調節,具體包括:①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動態平衡,②對金融上市企業及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企業的再融資施行預溝通機制,③突出扶優限劣,對再融資主題進行一定限制,④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再融資規模等,我們認為雖然此舉短期會影響A股新/舊資產迭代速度,但會顯著緩解資金面的供給側壓力、利于增量資金規模穩步修復。簡單測算,年初至今A股IPO、再融資規模分別約3097億、4584億,假設后續不再新增IPO、再融資節奏維持當前強度,則較過去3年分別相當于引入年化增量資金約1500億、2000億。
降低融資保證金比例,短期或加劇市場波動,但有利于融資資金規模提升
最后,三大交易所聯合發布通知,將修正《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將于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實施,此舉意在放開杠桿空間,提升融資資金交易活躍度,短期內或加劇市場波動,但中期來看有助于融資資金規模進一步提升。年初至今,融資余額最高點相比于最低點凈流入1200億,保證金比例降低將多引入約300億,相當于引入年化增量資金約450億。7.26《增量資金進場的三段式演繹》提及本輪資金面修復大概率呈現杠桿→配置型外資→公募新發的順序,融資資金回暖將是增量資金面是否觸底回升的關鍵。
風險提示:政策不及預期;經濟數據不及預期;海外貨幣政策緊縮超預期